[发明专利]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6255.9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55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万传建;吴观华;程长智;王尧;蒋海;何利江;马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1B11/26;G01C15/00;G01C15/12;E01B35/00;E01D19/1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宋敏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浮动 自动识别 参数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其中,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通过车轮行走于高速磁浮的轨道梁上;车体的侧面下方搭载有三维激光传感器,朝向轨道梁侧面的动力轨;车体搭载有点激光器,朝向轨道梁顶面;车体上设有推行杆和显示器。本发明采用高精度三维激光传感器与多重精度控制设计,有效保证车轮数据精度,提升动力轨参数精度,整体测量精度可达到±1mm;采用推行动态测量方式,可达到5km/h检测速度,较人工测量方式提升数倍,检测效率更高;检测人员在桥梁上便可以进行数据检测,不需要采用挂梯方式进行数据测量,减少高空作业,提升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磁浮动力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高速磁浮在车站、检修区、道岔或时速低于100km/h的路段由于列车速度较慢,励磁产生的电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动能,故在低速段均会设置动力轨,列车在低速状态通过受电靴接触动力轨进行取流。动力轨分为正极轨和负极轨,安装在桥梁两侧,在施工或检修过程中需要对动力轨工作高度、距线路中心距离和轨面垂直度(即导高、拉出值、垂直度)进行测量。
动力轨安装位置处于桥梁侧面,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尤其是在高架路段,现行的刻度尺测量方式需要在动力轨安装位置正面进行读数,十分不便于在施工阶段安装完成后或运维阶段数据测量,质量判定。同时刻度测量尺存在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测量效率低、精度不足、测量作业强度大等不足。一般物理测量结构难以达到高速磁浮动力轨安装精度要求,故需要一种创新技术手段确保动力轨安装参数质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及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测量方式,数据更精确,不存在现行刻度尺测量方式的人为误差;推行方式全自动测量,有效提升测量效率;里程数据、支撑编号、安装参数自动记录,可导出,确保结果有据可循,便于整改。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其中,包括车体;
所述车体通过车轮行走于高速磁浮的轨道梁上;车体的侧面下方搭载有三维激光传感器,朝向轨道梁侧面的动力轨;车体搭载有点激光器,朝向轨道梁顶面;车体上设有推行杆和显示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三维激光传感器为微米级激光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三维激光传感器内设置有高清相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三维激光传感器通过L形支架吊挂至车体的侧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车轮包括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
所述左侧车轮为陶瓷轮,对地绝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右侧车轮包括右侧限位车轮和轨道梁限位车轮;
所述右侧限位车轮行走于轨道梁的顶面,所述轨道梁限位车轮接触轨道梁的侧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车轮还包括弹性回缩装置;
所述弹性回缩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车体,另一端连接所述轨道梁限位车轮并将其预拉紧贴在轨道梁的侧面。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车体为可拆卸分体式车体。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显示器为无线传输显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高速磁浮动力轨自动识别参数检测设备的检测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设备在进行组装后,由技术人员创建测量工程,启动测量程序,在高速磁浮的轨道梁上推行检测设备前进,进行动力轨参数检测,检测设备自动识别动力轨安装参数,测量晃动补充参数,记录里程、支撑编号,分析判断动力轨安装参数是否满足技术标准,记录检测数据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一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62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