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8461.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涛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42;H01B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67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腐蚀 电力电缆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包括电缆内芯、预留空腔、外防护层、抵触连接件和预设芯层,所述电缆内芯的外端对接有外防护层,且电缆内芯与外防护层之间预留有预留空腔,所述外防护层的内侧嵌套安装有嵌套件,所述外防护层的内侧开设有滑槽。该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该电缆在进行电力传输的过程中内部存积的热量,将稳定的配合铜材质活动对接件与嵌套件,稳定的向外界进行热量传导工作,避免其受热过大,同时凸出外界的活动对接件将稳定的增加该电缆的对接范围,且与地面位置安装时形成接地线的效果,配合预留空腔内部的四氟乙烯气体,有效的保证了电缆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力设备逐渐增多,其中电力电缆就是较为常见的电信传输的基础设备之一,其决定了电信输送的各个指标等,因此技术要求逐渐增高,各类生产质量被要求,但是现有的电力电缆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比如:
1、如公开号为CN202584905U的环保型防白蚁电力电缆,其解决了传统的有毒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对生态的破坏以及对生产人员身体的伤害,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但是现有的电力电缆不具备较好的耐压性能,导致其在特殊环境使用的过程中受压过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折损等不良现象,导致其使用寿命较低;
2、现有的电力电缆的防护效率不够高,导致其绝缘质量无法保证,易出现漏电等危险现象,同时其耐腐蚀的性能有限,使用局限性较大,进而存在一定的使用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电力电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较好的耐压性能,导致其在特殊环境使用的过程中受压过大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折损等不良现象,防护效率不够高,导致其绝缘质量无法保证,易出现漏电等危险现象,同时其耐腐蚀的性能有限,使用局限性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耐压型耐腐蚀的电力电缆及其耐压方法,包括电缆内芯、预留空腔、外防护层、抵触连接件和预设芯层,所述电缆内芯的外端对接有外防护层,且电缆内芯与外防护层之间预留有预留空腔,所述外防护层的内侧嵌套安装有嵌套件,且嵌套件与预留空腔的内侧相连接,所述外防护层的内侧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端贯穿安装有活动对接件,并且活动对接件与嵌套件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电缆内芯的外表面内端粘接连接有第一气囊,且电缆内芯的外表面开设有预留槽,所述预留槽的内侧粘接连接有第二气囊,且第二气囊与外防护层的内端相连接,并且第二气囊与第一气囊的内侧相连接,所述第二气囊的外侧粘接连接有抵触连接件,且抵触连接件与预留槽的外侧相连接,所述外防护层的内端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内侧与抵触连接件的外侧相连接,所述外防护层的外侧固定连接凸起层,且外防护层的外端粘接连接有粘接保护层,所述粘接保护层的内侧开设有容置槽,且容置槽与凸起层相连接,所述电缆内芯的内侧粘接连接有预设芯层。
优选的,所述外防护层与电缆内芯内侧的预留空腔内部气体为四氟乙烯,且外防护层的内表面与有第二气囊的外表面相贴合,并且外防护层通过粘接保护层与粘接保护层相互粘接相连。
优选的,所述嵌套件设置有复位弹簧和贯穿件,且嵌套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贯穿件,并且贯穿件与电缆内芯的外侧相连接,同时嵌套件上端活动对接件的外侧嵌套安装有复位弹簧。
优选的,所述嵌套件与活动对接件均为铜材质,且嵌套件通过贯穿件等间距设置在电缆内芯的内侧,并且嵌套件通过复位弹簧与活动对接件构成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对接件关于嵌套件的中心点等角度设置有3个,且活动对接件与嵌套件和电缆内芯的内侧均构成伸缩结构,并且活动对接件的下端面与第一气囊的外表面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涛,未经李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8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