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8633.7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1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明;王亚光;张未;郝先胜;鲁洋;薛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04;B01J20/08;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星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8 | 代理人: | 艾变开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炉渣 制备 重金属 吸附剂 方法 应用 | ||
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包括,将高炉渣浸水、过滤、烘干、研磨;将研磨产物与碱液反应,经抽滤,保留滤液记溶液1,将滤渣记固体1;调节溶液1pH,抽滤,滤液记为溶液2;滤渣加至碱液2,反应得澄清溶液3;将固体1在水中超声分散,得悬浮液1,向悬浮液1中加入溶液3,超声分散得悬浮液2,再添加溶液2,最后离心分离得吸附剂。本发明通过从高炉渣中分离出铝离子和硅酸根离子,然后将二者与处理后的高炉渣骨架混合,通过控制三者的用量和固化条件,制备出一种具有蓬松、颗粒状骨架,同时骨架表面覆盖一层凸起和“褶皱”的硅铝酸盐粗糙凝胶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是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高炉炼铁是最为普遍的炼铁方法,据不完全统计,在高炉炼铁的过程中,每生产1t铁便会排出350kg高炉渣,而利用率仅在70%~8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炉渣的回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提高高炉渣的资源再利用率,经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多样化,常将其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等领域。就目前而言,高炉渣已经利用于水泥、混凝土、废料、石膏、玻璃等生产生活材料的制备上,但途径单一,附加值较低,仍需开发高炉渣高值化利用技术。
重金属污染是废水污染中比较多见的一种,重金属被人体摄入后,会引发肾脏、肝脏损伤等各种疾病,因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现阶段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方法有离子交换、膜过滤、化学沉淀、吸附、电解法、高级氧化和反渗透等。吸附法是一种利用固体吸附剂去除废水中杂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主要有反应过程速度快、吸附效率高、操作设施方便简单等,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种方法进行废水中重金属杂质的去除。
近年来,处理重金属废水时应用较多的固体吸附剂有活性炭、农业固废、工业固废、以及天然吸附剂等。其中工业固废是作为重金属废水吸附剂比较热点的一个方向,公开的现有技术有专利CN200710175228.4公开了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的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高炉渣包括:SiO2:25-30%,CaO:40-45%,Al2O3:15-20%,MgO:10-20%,且(CaO+MgO)/(Al2O3+SiO2)为1.08-1.5。将其和pH11的碱性水溶液按照固液比为1-∶51混和,过滤后在50-120℃干燥24-48h,取出,粉碎,最后过6-80m的标准筛。专利CN201811406908.7公开了一种改性高炉渣及其应用,该改性高炉渣通过如下步骤制得:将高炉渣球磨、筛分后,按固液比0.05~0.15:1加至酸性溶液中,振荡、过滤、离心、烘干后制得改性高炉渣;其应用于稀土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虽然上述技术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但其应用效果稍差,特别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较低,金属离子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高炉渣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以期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使金属离子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再利用,高炉渣也得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该方法处理后的高炉渣具有蓬松、颗粒状的骨架,骨架表面覆盖一层凸起和“褶皱”的硅铝酸盐粗糙凝胶,这种结构的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吸附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高炉渣制备重金属吸附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高炉渣浸泡于水中,过滤、烘干,取出放于球磨机中,研磨,备用;
S2:将步骤S1所得研磨产物与碱液1混合,加热升温,然后保持恒温搅拌反应,最后冷却、抽滤,保留滤液记为溶液1,将滤渣用水洗至恒重,烘干备用记为固体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8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