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柔性料斗的编带包装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0613.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呈明;黄建斌;王雨;蔡虎;王健东;刘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5/04 | 分类号: | B65B15/04;B65B41/12;B65B35/02;B65B35/18;B65B35/56;B65B5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柔性 料斗 包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柔性料斗的编带包装设备,机箱(1)的顶表面上且由前往后顺次设置有载带输送装置(3)、下CCD识别镜头(4)、第一柔性料斗(5)和第二柔性料斗(6),第一柔性料斗(5)包括第一振动装置(7)和第一料斗(8),第一料斗(8)固设于第一振动装置(7)的振动部上,第二柔性料斗(6)包括第二振动装置(9)和第二料斗(10),第二料斗(10)固设于第二振动装置(9)的振动部上,第一料斗(8)的正上方设置有上CCD识别镜头(11),上CCD识别镜头(11)朝下设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金属零件包装效率、降低包装成本、能够将金属零件朝一个方向填装到载带上、自动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零件编带包装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柔性料斗的编带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载带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载带本体40,所述载带本体40上且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金属零件的容纳槽41,相邻两个容纳槽41之间的间距相等,工艺上要求向各个容纳槽41内填装如图2所示的金属零件42,并确保各个容纳槽41内金属零件42的方向一致如图1所示,以完成金属零件的包装。目前,现有的编带包装设备虽然能够将零件从震动盘内抓取到容纳槽41内,但是所抓取零件的形状非常规整,无需区分零件的方向,因此无法应用到金属零件42的抓取。此外,这种编带包装设备采用机械人进行抓取零件,购置成本相当高,进而增加了金属零件的包装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金属零件包装效率、降低包装成本、能够将金属零件朝一个方向填装到载带上、自动化程度高的具有柔性料斗的编带包装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柔性料斗的编带包装设备,它包括机箱、旋转安装于机箱内的放卷盘,放卷盘上卷绕有多圈载带,所述机箱的顶表面上且由前往后顺次设置有载带输送装置、下CCD识别镜头、第一柔性料斗和第二柔性料斗,所述下CCD识别镜头朝上设置,第一柔性料斗包括第一振动装置和第一料斗,第一料斗固设于第一振动装置的振动部上,第二柔性料斗包括第二振动装置和第二料斗,第二料斗固设于第二振动装置的振动部上,第二料斗的前侧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延伸于第一料斗的正上方,第一料斗的正上方设置有上CCD识别镜头,上CCD识别镜头朝下设置;
所述载带输送装置包括固设于机箱顶表面上的前导轨和后导轨,前导轨和后导轨的内侧面上均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槽,所述后导轨的后端面上固设有支板和延伸于机箱左侧的斜板,斜板的后端面上固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板设置,且延伸端上经联轴器连接有收卷盘,支板的上端部旋转安装有保护膜盘体,保护膜盘体上卷绕有多圈保护膜;
所述载带输送装置的后侧设置有抓料装置,抓料装置包括机架、纵向丝杆螺母副和横向丝杆螺母副,机架固设于机箱的顶表面上,纵向丝杆螺母副设置于机架的顶表面上,横向丝杆螺母副设置于纵向丝杆螺母副的运动部上,横向丝杆螺母副的运动部上固设有立板,立板的前端面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升降板上旋转安装有空心管,空心管的底端口处连接有用于吸附金属零件的吸头,空心管的顶端口经软管与真空泵的工作端口连接,所述立板的前端面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空心管旋转的动力单元。
所述第一料斗的周围设置有围板。
所述机箱的顶部开设有位于载带输送装置右侧的通槽。
所述前导轨和后导轨均水平设置。
所述横向丝杆螺母副的机座固设于纵向丝杆螺母副的运动部上。
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伺服电机A、分别旋转安装于立板上下端部的主动同步带轮A和从动同步带轮A,伺服电机A固设于立板的后端面上,主动同步带轮A和从动同步带轮A之间安装有同步带A,所述升降板固设于同步带A上,该升降机构还包括固设于立板端面上的轨道,轨道垂向设置,轨道上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升降板固设于滑块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宏明双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0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勾刀的焊接角缝清理一体机
- 下一篇:高回弹钛合金管智能成形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