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实现靶向光热和化学协同治疗的h-BN/MoS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1331.5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何鹏;李甜甜;隋永鹍;赵林;韩文豪;李东祥;徐景坤;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6604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靶向 热和 化学 协同 治疗 bn mos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纳米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靶向光热和化学协同治疗的h‑BN/MoS2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h‑BN纳米片分散液和FA‑PEI修饰的MoS2量子点分散液等体积混合得到h‑BN/MoS2复合材料;制备DNA发夹,h‑BN/MoS2复合材料吸附DNA链,得到h‑BN/MoS2纳米探针;h‑BN/MoS2纳米探针可用于miRNA荧光和拉曼双模式检测和/或荧光原位成像及制备纳米制剂。本发明拓宽了2D纳米片的应用,实现了光热和化学治疗,也为进一步开发用于癌症标志物检测和协同治疗的诊疗一体化平台奠定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靶向光热和化学协同治疗的h-BN/MoS2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二维纳米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形态、尺寸、生物降解性方面的高度多样性,这些性质和特性使其成为有意义的生物医学应用的纳米材料,并被广泛用于多模态成像、生物传感器、药物/基因传递和癌症治疗。
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二维复合纳米材料可以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相互作用有效吸附各种类型的分子,如药物、荧光探针、核酸、蛋白质和其他分子,并通过靶向刺激,实现可控释放。包括Fe3O4纳米颗粒、TiO2纳米粒子、Au纳米颗粒在内的一系列功能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吸附到二维复合纳米材料表面,赋予其相应的附加功能,如磁性、成像、近红外吸收和模拟酶等特性。基于这些优势,二维复合纳米材料已被证明是一种有前途的功能材料,对构建诊疗一体化的优越纳米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Liu Jia等人设计了一种由六方氮化硼纳米片、DNA寡核苷酸和酞菁铜(Ⅱ)组成的多功能治疗平台CuPc@HG@BN。利用CuPc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光动力治疗实现对细胞内miRNA-21的检测及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然而,该方法治疗和检测手段单一,在治疗效果和检测的精准度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Qunhong Weng等人采用热取代方法,以制备具有高羟基化度的水溶性氮化硼材料。虽然羟基化的氮化硼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可负载抗癌药物用于癌细胞的化学治疗。但是这种单一模式的化学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该药物没有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能力,对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性,不能实现对癌细胞的精准检测与治疗。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h-BN纳米片在细胞检测过程中,仅用于拉曼信号检测,检测标准单一,背景信号较高且灵敏度有限;
(2)现有探针只是进行荧光或者拉曼监测,没有进行荧光和拉曼双模式检测分析;
(3)现有技术以h-BN为载体吸附单一治疗药物,分别进行化学治疗和光动力治疗,治疗手段单一,治疗效果有限;
(4)现阶段,使用探针进行检测与治疗时,手段单一,不能实现拉曼和荧光双模态检测,以及化学治疗和光热治疗协同治疗,在诊疗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为扩展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学检测和治疗方面的应用,实现表面增强拉曼和荧光双模式检测及肿瘤的多模式治疗,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靶向性、背景信号低、与细胞相容性较好、并且可实现靶向光热和化学协同治疗的h-BN/MoS2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二维纳米片与量子点相结合,拓宽了2D纳米片的应用,可实现对miRNA的荧光拉曼双模式检测和荧光原位成像,并能够作为纳米制剂用于癌症的化学治疗和光热治疗,为进一步开发用于癌症标志物检测和协同治疗的诊疗一体化平台奠定了基础。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靶向光热和化学协同治疗的h-BN/MoS2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3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