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8608.7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5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冯守中;刘先玲;杜存雨;周龙;朱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9/03 | 分类号: | F21S9/03;F21V8/00;F21V7/00;F21V19/00;F21V9/32;G09F13/16;F21V33/00;F21Y115/10;F21W131/103 |
代理公司: | 深圳泛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67 | 代理人: | 邓爱军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天候 一杆式低碳 道路灯 | ||
1.一种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部基座空心灯杆、中部多功能灯杆(9)和上部灯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多功能灯杆(9)包括内壁承力管(91)和套设于内壁承力管(91)上的导光管(92),导光管(9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LED灯片(93),导光管(92)外表面敷设有多功能储能式发光反射膜(94),外部套设有透明罩(95),透明罩(95)的上下端通过塑料胶固有封头(96);上部灯杆(6)的上部螺栓连接有悬挑臂杆(4),悬挑臂杆(4)上安装有DFLED照明灯头(2)和光照度传感器(3),上部灯杆(6)的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
多功能储能式发光反射膜(94)的生产工艺具体为:首先利用PE、PP、PS、PMMA、PVC、PC、PU、PTFE、PET、PETE、POE中一种或几种混合软塑料颗粒与200~6600目多功能储能式发光粉按50~70:30~50比例常温混合均匀,在130~190℃挤塑成0.2~1.2mm厚度发光膜;其次,将此膜放置在传动淋台(12)的流平传送带(13)上,经过淋漆喷头(14),在此膜的任一面淋涂40~80um厚度聚氨酯丙烯酸光固化树脂,然后经流平,进入光固化UV区(17),通过雕刻棱高30~70um的微棱镜钢辊(15)和辊轴(18)辊压,并在UVLED光源(16)紫外光照射下固化形成发光反射膜;淋涂参数控制:聚氨酯丙烯酸光固化树脂粘度60~90/S,淋涂泵压力0.2~0.5MPa,淋涂后流平长度4~6m,固化光强1000-1500mW/cm2、固化箱长度50~100cm,膜走动速度1~5cm/S;获得能够储能且能提供全天候条件下进行道路照明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DFLED照明灯头(2)、光照度传感器(3)和太阳能电池板(1)之间电性连接,上部灯杆(6)上还安装有锂电池(5),DFLED照明灯头(2)和中部多功能灯杆(9)均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照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DFLED照明灯头(2)包括散热灯罩(21)和安装在散热灯罩(21)内的灯片芯片(22)和光照度传感器(3),灯片芯片(22)下表面焊联在铝基板上、上表面覆盖掺加黄色荧光粉的硅胶形成面光源,散热灯罩(21)的底部出光口处也敷设有多功能储能式发光反射膜(9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管(92)采用2-3mm的正三角形的高分子工程塑料PC或PMMA通过全反射光学原理挤塑成圆形或正方形的定型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片(93)在导光管(92)的上下两端分别等间距设置有多个,间距为2~6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座空心灯杆包括底部基座(11)和设置在底部基座(11)上的底部套筒(10),底部基座(11)通过下法兰口与地面或桥面预留螺栓紧固连接,底部套筒(10)从下至上外径逐渐减小,底部套筒(10)上还设置有放置控制器的带柜门的控制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基座空心灯杆和中部多功能灯杆(9)的连接处套设有合金箍套(7)并通过螺栓(8)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臂杆(4)在上部灯杆(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储能式发光反射膜(94)是由软塑料颗粒和多功能储能式发光粉混合后挤塑,并在表面淋涂聚氨酯丙烯酸光固化树脂光固化后,通过微棱镜钢辊轮在表面进行辊压后,在UVLED冷光源紫外光照射下固化形成的发光反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860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