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2534.4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陆飞;吴泽钿;周国奇;侯少杰;张爽;袁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02;H01R13/40;H01R13/5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连接器 | ||
1.一种高速子连接器,包括并行分布的多个晶片,每个晶片上的信号端子均包括触头端、端子体以及压接端,其特征在于:定义每个晶片由信号端子组成的差分对在触头端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压接端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组成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的触头端和端子体沿第一方向均呈两排分布,压接端沿第二方向呈一排分布;该子连接器还包括导电垫片和触头屏蔽件,其中导电垫片位于晶片和触头屏蔽件之间;所述晶片还包括用于固定信号端子的绝缘体以及位于该绝缘体两侧的屏蔽板;所述导电垫片上设置有屏蔽件容纳槽,触头屏蔽件用于和导电垫片插合的端部设有顶插片、底插片和两个侧插片,屏蔽板靠近信号端子触头端的侧部设置至少一个沿对插方向延伸的屏蔽板凸片;所述晶片、导电垫片、触头屏蔽件装配时,屏蔽板凸片插入屏蔽件容纳槽中并与屏蔽件容纳槽的上下内侧壁接触以将多个屏蔽板之间导通,同时,触头屏蔽件的顶插片和底插片插入屏蔽件容纳槽中并被屏蔽板凸片顶抵在屏蔽件容纳槽的上、下内侧壁;通过导电垫片使多个屏蔽板之间、多个触头屏蔽件之间以及屏蔽板和触头屏蔽件之间形成电导通,从而将触头端的接地部件全部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信号端子具有位于端子体和压接端之间的转变区,该转变区包括偏移部和折弯部,其中组成一个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的偏移部的偏移方向相反,折弯部的折弯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变区还包括连接所述偏移部和折弯部的延伸部,且该延伸部与压接端的延伸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晶片包括两个互相扣合的绝缘体,组成一个差分对的信号端子位于两个不同的绝缘体中,每个绝缘体均形成有用于包裹信号端子转变区的凸起,且两绝缘体上相应的凸起咬合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同一晶片中的两个屏蔽板分别为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至少一个屏蔽板底部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伸出有端接端子,该端接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压接端在晶片的压接面上排成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接端子由其中一个屏蔽板底部端面伸出的部分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折弯形成,其中第一屏蔽板形成有第一端接端子,第二屏蔽板形成有第二端接端子,该第一端接端子和第二端接端子在相邻差分对之间交错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接端子由屏蔽板主体部分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弯曲形成,且该端接端子的端部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端接结构,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上的端接端子在压接面上交错分布,且相邻的端接端子之间分布一个差分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屏蔽板底部边缘主体均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弯折出折片,该折片与另一屏蔽板正交设置且接触导通,使差分对位于由两个屏蔽板边缘主体部分及其伸出的折片围成的屏蔽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折片的底部端面还具有伸出屏蔽板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向外弯折形成具有端接结构的端接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屏蔽板上的折片与另一端的屏蔽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10所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该子连接器晶片压接面上的鱼眼板,该鱼眼板上设有供屏蔽腔穿过的屏蔽腔避孔,且每个屏蔽腔避孔均通过其内壁上的屏蔽凸包与屏蔽腔外壁接触导通,每个屏蔽腔避孔两端还设有凸出于鱼眼板的端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5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