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2534.4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18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马陆飞;吴泽钿;周国奇;侯少杰;张爽;袁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02;H01R13/40;H01R13/5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刘亚莉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子连接器,包括并行分布的多个晶片,每个晶片上的信号端子均包括触头端、端子体以及压接端,该信号端子的触头端和端子体呈宽边耦合的形式,压接端呈窄边耦合的形式。本发明将宽边耦合的压接端转化为了窄边耦合的压接端形式,从而克服了由于端子的左右排布造成的端子占电路板面积过大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连接器的高密度集成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典型的宽边耦合连接器,其内部信号端子呈两排的方式排布,这就使得由该信号端子组成的差分对的压接面具有两排端接端子,由此使得与该连接器端子压接面配合的电路板必须具有足够的宽度,即现有宽边耦合连接器在电路板上占据的面积较大,不利用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宽边耦合的连接器在压接端占据空间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高速子连接器,使其内的信号端子在触头端和端子体部分呈宽边耦合的形式,在压接端为窄边耦合的形式,从而更加便于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速子连接器,包括并行分布的多个晶片,每个晶片上的信号端子均包括触头端、端子体以及压接端,定义每个晶片由信号端子组成的差分对在触头端的排列方向为第一方向,在压接端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则组成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的触头端和端子体沿第一方向均呈两排分布,压接端沿第二方向呈一排分布。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的信号端子具有位于端子体和压接端之间的转变区,该转变区包括偏移部和折弯部,其中组成一个差分对的两个信号端子的偏移部的偏移方向相反,折弯部的折弯方向相反。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转变区还包括连接所述偏移部和折弯部的延伸部,且该延伸部与压接端的延伸方向一致。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晶片包括两个互相扣合的绝缘体,组成一个差分对的信号端子位于两个不同的绝缘体中,每个绝缘体均形成有用于包裹信号端子转变区的凸起,且两绝缘体上相应的凸起咬合配合。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的晶片还包括用于固定信号端子的绝缘体以及位于该绝缘体两侧的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至少一个屏蔽板底部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伸出有端接端子,该端接端子与信号端子的压接端在晶片的压接面上排成一排。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所述的端接端子由其中一个屏蔽板底部端面伸出的部分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折弯形成,其中第一屏蔽板形成有第一端接端子,第二屏蔽板形成有第二端接端子,该第一端接端子和第二端接端子在相邻差分对之间交错分布。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所述的端接端子由屏蔽板主体部分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弯曲形成,且该端接端子的端部间隔设置至少一个端接结构,第一屏蔽板和第二屏蔽板上的端接端子在压接面上交错分布,且相邻的端接端子之间分布一个差分对。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一个屏蔽板底部边缘主体均向另一屏蔽板的方向弯折出折片,该折片与另一屏蔽板正交设置且接触导通,使差分对位于由两个屏蔽板边缘主体部分及其伸出的折片围成的屏蔽腔内。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每个折片的底部端面还具有伸出屏蔽板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向外弯折形成具有端接结构的端接端子。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屏蔽板上的折片与另一端的屏蔽板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前述的高速子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该子连接器晶片压接面上的鱼眼板,该鱼眼板上设有供屏蔽腔穿过的屏蔽腔避孔,且每个屏蔽腔避孔均通过其内壁上的屏蔽凸包与屏蔽腔外壁接触导通,每个屏蔽腔避孔两端还设有凸出于鱼眼板的端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5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