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2762.1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嘉璐;孙洪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洪茂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B61K9/00;H04N7/18;B08B1/00 |
代理公司: | 大连优路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49 | 代理人: | 尤理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平面 检测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及方法,步骤一:将设备通过安装架安装有在铁路轨道中央,直至检测腔体稳固;步骤二:通过检测腔体内的控制机构对设备的检测组件进行调试,电动滑轨带动安装基板上的线阵相机进行滑动调节聚焦,直至达到检测物距;步骤三:通过清洁机构对检测腔体上的玻璃盖板进行拍摄前刮擦清洁;步骤四:通过三棱镜对外界光线进行折射,线阵相机对前端的三棱镜聚焦拍摄。本发明通过采用三组线阵工业相机,可采集到运行车辆底部无畸变图像,避免了传统式的人为调节作业,实现了自动化作业的效果,通过相机底部设置电动滑轨,实现不同车型自动调节物距,提高了设备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车体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铁路轨道简称路轨、铁轨、轨道等,主要用于铁路上,并与转辙器合作,令火车无需转向便能行走。
铁路轨道通常由两条平行的钢轨组成,钢轨固定放在轨枕上,轨枕之下为路碴。由轨撑、扣件、压轨器、道夹板、弹条、铁路道钉等铁路配件紧固。
铁路路轨以钢铁制成的路轨,可以比其它物料承受更大的重量。轨枕亦称枕木、灰枕,或路枕,功用是将钢轨的重量及钢轨所受压力分开散布,和保持固定轨距,维持路轨的轨距。由原先木枕,改为混凝土枕。
铁路路轨作用于轨道车(轨道车(含拖车,下同)是铁路设备维修、大修、基建等施工部门执行任务的主要运输工具。轨道车分重型和轻型两种,能由搭乘人员随时撤出线路的,称为轻型轨道车;不能由搭乘人员随时撤出线路的,称为重型轨道车。
为保证保障行车安全,通过检查轨道病害,指导线路维修,也是实现轨道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现有的检测设备由于车体底部结构复杂,关键部件常不处于同一平面,导致传统工业相机由于景深问题,无法采集到各平面清晰的图像信息,从而影响了检测设备的识别精度,降低了整体的实用效果。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及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高清度低,文图案容易快速的掉落等因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体多平面检测设备,包括安装架、检测腔体、玻璃盖板、安装基板、电动滑轨、三棱镜、线阵相机、控制机构、清洁机构、传动件、刮灰板、警示灯、电控机构、蓄电池、单片机、无线传输模块、北斗定位模块以及补光灯;所述检测腔体的顶部与底部皆安装有安装架,所述检测腔体的内部安装有三组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通过安装基板滑动安装有线阵相机,所述电动滑轨上方的检测腔体内安装有对应线阵相机的三棱镜,所述检测腔体内部的顶面安装有控制机构,所述检测腔体的一侧安装有清洁机构,所述检测腔体的内部设有电控机构,所述电控机构分别通过单片机、无线传输模块以及北斗定位模块组成,所述检测腔体的正面安装有玻璃盖板。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四选材过程中,所述三棱镜两侧的检测腔体内皆安装有配合使用的补光灯,补光灯采用LED灯珠照明。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三配制过程中,所述检测腔体与玻璃盖板之间通过螺丝安装固定,并且检测腔体与玻璃盖板的贴合处设有橡胶密封垫片。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一配制过程中,所述安装架分别设有在检测腔体的前后侧,并且安装架上设有配合螺栓安装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三配制过程中,所述清洁机构分别通过传动件、刮灰板以及动力组件组成。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五配制过程中,所述电控机构的内部设有配合使用的蓄电池,且蓄电池作用于单片机供电。
优选的,所述在步骤二配制过程中,所述检测腔体的内部设有警示灯,且警示灯为闪烁式作业。
且其操作工艺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洪茂,未经孙洪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