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4561.5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4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国;张娜;徐峰;李可;庞佼佼;边圆;王甲莉;李贻斌;徐凤阳;蒋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祖之强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腹 联合 复苏 装置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至少两个复苏机构,每个复苏机构包括位置相对的两个直线电机,两个直线电机的轴线均垂直于底板,且直线电机的底部均与底板滑动连接;两个直线电机的顶部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且连接机构的底部固设有与气泵连接的按压器,且按压器能够在连接机构上沿与直线电机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本公开能够根据反映心肺复苏结果的客观指标调整到最佳按压频率、深度和时长,极大的提高了按压和/或提拉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是心脏骤停抢救“复苏生存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而由于设备、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仅不到1%,我国由心脏骤停引发的猝死人数位居世界首位。
发明人发现,心肺复苏仪是心脏骤停救治过程中常用的机械设备。其优点是重复性高、动作输出的稳定性强、心肺复苏质量高,但目前的心肺复苏仪均停留在半自动化“胸外按压仪”的角色,智能化程度不足,未能有效改善抢救成功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能够根据反映心肺复苏结果的客观指标调整到最佳按压频率、深度和时长,极大的提高了按压和/或提拉的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
一种胸腹联合心肺复苏装置,包括:底板以及至少两个复苏机构,每个复苏机构包括位置相对的两个直线电机,两个直线电机的轴线均垂直于底板,且直线电机的底部均与底板滑动连接;
两个直线电机的顶部通过连接机构固定连接,且连接机构的底部固设有与气泵连接的按压器,且按压器能够在连接机构上沿与直线电机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复苏机构至少包括第一复苏机构和第二复苏机构,第一复苏机构和第二复苏机构平行设置,第一复苏机构用于胸部的按压或提拉,第二复苏机构用于腹部的按压或提拉。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复苏机构均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一滑动连杆、第二滑动连杆和盒体;
第一直线电机的顶部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直线电机的顶部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滑动连杆与盒体的一侧连接,第二连接件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滑动连杆与盒体的另一侧连接;
盒体的底部设有按压器,且按压器与盒体内设的气泵连通。
进一步的,盒体内设有第一控制终端,第一控制终端与各个直线电机通信连接,每个按压器的底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第一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更进一步的,盒体外侧设有第二控制终端,第二控制终端与第一控制终端通信连接,且第二控制终端内集成有多名心脏骤停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各项生理信号的特征参数以及胸腹按压参数的数据库,当有外部生理信号输入时,通过与数据库的比对得出最适合当前患者的按压参数。
更进一步的,第一控制终端通过分别通过PWM调速器与各个直线电机连接,控制各个直线电机的速度保持一致。
更进一步的,第一控制终端采用模糊自适应智能控制器对于直线电机进行速度控制。
更进一步的,模糊自适应智能控制器中将混合编码粒子群优化算法与监测函数相结合,包括以下步骤:
采集直线电机期望速度值与实际速度值,以速度跟踪误差最小为目标,将速度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入,将控制律作为模糊控制器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未经山东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5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