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4833.1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4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田少华;刘建国;王雪鹏;孙继强;马翔;周涛;李新磊;王雨蒙;李佳诚;赵祎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B5/18;E04C5/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001 山东省济南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装配式 建筑 预应力 叠合 整体 楼盖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及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预制楼板并不适用于跨度较大的楼板结构的问题,具有解决楼盖结构超长带来的温度应力过大和楼盖的开裂问题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包括拼装的预制底板,预制底板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预制底板、混凝土叠合层、现浇梁浇筑为一体,现浇梁支撑预制底板和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内铺设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铺设方向与预制底板的拼缝方向相垂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为改造和提升传统建筑产业,建筑逐渐施行工业化,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楼盖应用与住宅和公建时主要有桁架钢筋叠合板、预应力混凝土钢管桁架叠合板两种板材型式。传统设计方法中,楼板多采用密拼的连接方式,通过拼缝处设置构造加强筋来处理。但发明人发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楼板的拼缝位置容易开裂且漏浆现象严重,工后的现场观感较差,使用者维权现象普遍;另外,有些重载动载的楼面,叠合板使用受限,这种楼盖通常板厚较厚跨度较大,单独的预制楼盖使用受限。
另外,对于结构超长的结构楼板,如地上立体车库,地下车库等,车库楼盖长度可到100甚至是200米,活荷载较大且为动载,如果不设缝时温度应力较大,无法保证楼板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如果采用装配式叠合楼盖时板底裂缝开裂现象普遍;对于承受重载动载的楼盖结构,采用叠合楼盖时裂缝开裂现象更加普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能够有效增大叠合楼板的刚度和强度,增强整体结构性,解决预制楼盖拼装后带来的隐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包括拼装的预制底板,预制底板上表面浇筑有混凝土叠合层,预制底板、混凝土叠合层、现浇梁浇筑为一体,现浇梁支撑预制底板和混凝土叠合层,混凝土叠合层内铺设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的铺设方向与预制底板的拼缝方向相垂直。
上述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预制底板作为混凝土叠合层的底层支撑,预制底板与混凝土叠合层结合形成叠合楼板,能够在保证叠合楼板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施工效率;通过混凝土叠合层内设置曲线预应力筋,施加预应力进一步保证叠合楼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能够使得楼盖适用于更大跨度、超长的结构,而且预应力筋的设置能够抵抗结构超长带来的温度应力。
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为了保证叠合楼板的整体强度和刚度,预应力筋设置可按设计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的结构形式,在混凝土叠合层内均匀布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在所述预应力筋的上下两侧均铺设有钢筋,其中一侧的钢筋与所述预制底板贴合;
或者,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在所述预应力筋的上方铺设有钢筋;
或者,当所述预应力筋下方铺设有钢筋时,该钢筋铺设在所述预制底板的拼缝处。
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所述混凝土叠合层内双向铺设有预应力筋;预应力筋为无粘结预应力筋;
如上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应力叠合整体楼盖,所述预应力筋的固定端设置挤压锚,挤压锚的内侧依次设置承压板和螺旋筋,可通过对预应力筋进行适度张拉,控制楼板内应力大小,防止预制底板的开裂;
所述预应力筋的张拉端穿过模板设置,且预应力筋张拉端在模板内侧依次设置穴模、承压板和螺旋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