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形ADN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8088.8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李磊;赵辉;王艳薇;黄丹椿;汪慧思;陶博文;杜芳;顾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C1/00 | 分类号: | C01C1/00;B01J19/00;C06B31/00;C06D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范晓毅 |
地址: | 44100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adn 颗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的限域微液滴制备球形二硝酰胺铵(ADN)颗粒的方法,由上述方法制备的二硝酰胺铵(ADN)颗粒及其应用。上述方法首先配置ADN溶液,并选择合适的反溶剂,然后将ADN溶液和反溶剂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同轴微通道反应器形成ADN溶液‑反溶剂微液滴,将微液滴分散在特定的溶剂中,辅以超声或搅拌,得到ADN球形颗粒悬浮液,最后通过抽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球形ADN颗粒。该发明采用微通道反应器,可通过微通道管径比以及溶液和反溶剂的流速比调节球形ADN颗粒的粒径,且颗粒粒度分布较窄,反应效率高,条件温和,无需进行加热,操作简单安全,利于放大生产,该微球吸湿率明显降低、球形度高,易于成药,可推广至其他含能材料的球形颗粒的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微通道的限域微液滴制备球形二硝酰胺铵(ADN)颗粒的方法、球形二硝酰胺铵(ADN)颗粒及其应用,属于含能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新一代高性能武器装备均提出高能量、低特征信号、低危险性和低污染等要求。ADN分子结构中既有氧化剂成分又有燃料成分,且含氧量高,生成热为-148.4~-149.6kJ/mol,既可以作为炸药,又可以作为固体推进剂的氧化剂。与目前推进剂广泛使用的氧化剂AP(生成热为-295.5kJ/mol)不同,ADN分子结构中不含卤素,燃烧产物无“烟”,使导弹的发射具有较低的特征信号,并且环境污染小,据统计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比少烟和有烟推进剂比冲普遍低6~14s,若用ADN替代AP,则可望使低特征信号推进剂比冲大幅提高。因此,ADN作为新型氧化剂,是未来战略、战术导弹急需的最有发展前景的新一代固体推进剂高能组分之一。
但是,ADN存在吸湿率高、稳定性差、力学性能差、与异氰酸酯化学不相容等问题,其中最为棘手的就是ADN的强吸湿性(20℃下每100克水中可溶解高达357克的ADN),导致其在固体推进剂中难以应用。常规方法合成的ADN一般为针状或片状晶体,极吸湿性极强。研究结果表明,ADN经球形造粒后吸湿性有所降低。目前,ADN球形造粒的主要方法包括熔融造粒技术以及晶型抑制技术等。但上述方法中,熔融造粒技术可制备出高质量的球形ADN,但工艺实施过程中需高温将ADN熔融后再进行造粒,工艺危险性高,设备要求高,实施难度大;而晶型抑制技术反应条件温和,但需引入惰性的晶型抑制剂,难以制备得到高品质的球形ADN。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一种基于微通道的限域微液滴制备球形二硝酰胺铵(ADN)颗粒的方法、球形二硝酰胺铵(ADN)颗粒及其应用,通过调节微通道内径大小以及溶液相和反溶剂相的相对流速来控制ADN微球的粒径和球形度,同时无需引入惰性物质,可以显著提高ADN微球的品质,得到粒径可调、粒度分布窄的球形ADN含能颗粒,该球形ADN含能材料制备方法简单、安全、高效,易于工业化生产,特别适用于固体推进剂、炸药或烟花剂领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形ADN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ADN加入溶剂中,搅拌后得到ADN溶液;
(2)利用限域微液滴法,在分散作用下,将步骤(1)所得ADN溶液和反溶剂A同时滴加至反溶剂B中;
滴加完毕后继续反应,得到包含ADN微球和溶剂的固液混合体系;
所述限域微液滴法采用同轴微通道反应器进行;
(3)将步骤(2)所得固液混合体系进行后处理,得到ADN微球。
进一步的,步骤(2)中,同轴微通道反应器中,包含同轴的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内径为0.1mm~1mm,外通道内径为0.5mm~3mm;同轴微通道反应器的材质为玻璃或不锈钢。
进一步的,步骤(2)中,步骤(1)所得ADN溶液流速为0.05mL/min~0.5mL/min,反溶剂A流速为0.20mL/min~5mL/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北航天化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0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