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震后可恢复功能钢结构的隔震楼板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5036.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7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霞;武丙龙;张爱林;上官广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5/40 | 分类号: | E04B5/40;E04B5/38;E04B1/98;E04H9/02;E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 11255 | 代理人: | 姜威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可恢复 功能 钢结构 楼板 系统 | ||
1.一种适用于震后可恢复功能钢结构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多个跨中隔震支座、多个梁端隔震支座和多个承托次梁;
跨中隔震支座和梁端隔震支座的下端固定于下方的可恢复功能钢框架梁或滑动次梁上,所述跨中隔震支座的上端和梁端隔震支座的上端固定于承托次梁的底部,多个跨中隔震支座位于承托次梁的中间部位,多个梁端隔震支座位于承托次梁的端部,多个承托次梁通过栓钉平行地固定于钢筋桁架楼承板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次梁为H型钢,H型钢下翼缘与可恢复功能钢框架梁或滑动次梁的间隙大于5mm,且小于隔震支座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中隔震支座和梁端隔震支座与承托次梁通过螺栓连接或焊缝连接;跨中隔震支座和梁端隔震支座与可恢复功能钢框架梁或滑动次梁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端隔震支座上连接板靠近钢框架柱壁的端面与钢框架柱壁的间隙大于或等于0.55倍梁端隔震支座直径且小于200mm,所述间隙用于设置防震缝或设置高阻尼橡胶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跨中隔震支座和多个梁端隔震支座间隔地布置在承托次梁上,相邻隔震支座之间的距离为1m-3m,且隔震支座的布置位置形成正交网格,当有结构布置导致隔震支座偏离正交轴线时,偏移距离小于或等于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承托次梁沿可恢复功能钢框架梁或滑动次梁的轴线进行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钉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6倍栓钉直径,且小于或等于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中隔震支座和梁端隔震支座为铅芯橡胶支座或高阻尼橡胶支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震楼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跨中隔震支座和梁端隔震支座均包括隔震支座上连接板、隔震支座本体和隔震支座下连接板,连接板宽度小于钢梁翼缘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503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