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8597.9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8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鲁春明;张道钰;李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K17/00;G06F16/583;G01V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辰智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02 | 代理人: | 秦华云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识别 rfid 旅客 手提 行李 追踪 检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安检验证旅客信息,采集并注册人脸照片到数据库;
步骤S2:在手提行李放到行李框的情况下,RFID射频读码器读取行李框的RFID标签,读取成功后启用人脸识别;
步骤S3:拍摄旅客现场照片与旅客过安检验证时注册的人脸照片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取最匹配的旅客信息并与所述RFID标签关联;
步骤S4:在手提行李进入X光机前,读取所述RFID标签,并对进入X光机的手提行李进行判图,将所述RFID标签和X光机图片进行关联,从而实现旅客信息与手提行李的X光机图片和判图结果关联;
步骤S5:对手提行李判图后,如果行李图像正常,行李传送到安全行李通道,如果行李图像异常,则将行李传送到可疑行李通道进行安全检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注册人脸照片到数据库时通过安检通道号进行隔离,相应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拍摄旅客现场照片与对应的安检通道号的人脸识别数据库进行比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对于图像正常的行李在出X光机时,根据RFID编号获取对应的旅客标识,通过旅客标识将旅客人脸照片从人脸识别数据库中注销。
4.一种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检验证子系统,用于采集旅客现场人脸照片和验证旅客信息,并将人脸照片和旅客信息注册到人脸识别子系统的人脸识别数据库中;
人脸识别子系统,用于旅客现场人脸图像的采集与识别;
RFID电子标签子系统,所述RFID电子标签子系统包括:
设置于行李框上的RFID标签;
设置于旅客放框工位处的FID射频读码器,用于当旅客取行李框放到该工位时读取所述RFID标签;
设置于X光机进入侧的RFID射频读码器,用于在行李框进入X光机之前读取所述RFID标签并向X光机系统发送通知信息;
设置于X光机出口侧的RFID射频读码器,用于在行李框出X光机时读取RFID标签,并向人脸识别子系统发送通知信息;
设置于手提开包工作台处的RFID射频读码器,用于当开检行李运到开包工作台时读取行李框的RFID标签,并通知手提行李开包子系统;
手提行李开包子系统,用于根据旅客手提行李图像异常情况,发出开包指令,和接收X光机系统发送的X光照片、判图结论和RFID编号,以及从手提开包工作台处的RFID射频读码器获取RFID号码,调用关联的X光照片和旅客信息,标记可疑物品的位置和处理结果,并将开包结果及可疑图片和旅客信息存储,供查询检索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综合管理子系统,用于旅客开包数据的后台查询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检验证子系统还包括:
通过验证旅客航班状态、行李状态、身份信息的合法性进行放行或拦截,在每放行一个旅客时,安检验证子系统对外发送一个放行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行消息通过MQ发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数据库负责按通道号维护各通道的人脸特征数据,包括注册人脸和注销人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销人脸的措施包括按预定时间和人数进行注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脸识别和RFID的机场旅客手提行李追踪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脸识别子系统,对某一通道的旅客在该通道号对应的人脸识别库中进行1比N人脸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民航凯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59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网机载线路故障仿真实验系统
- 下一篇:电容检测电路及电容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