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模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0525.8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54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薛智峰;吴俊强;王琪;贺亚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71003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自动化 焊接 生产线 | ||
本发明属于焊接生产线技术领域,涉及钢模板的组装、焊接,具体为钢模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背框焊接工位组和成品组焊工位组,背框焊接工位组处设置有人工拼装工作区、一次焊接区和背框转移区,背框转移区设置有第一转移装置;成品组焊工位组处设置有面板上料区、二次焊接区和钢模板转移区,背框焊接工位组依次完成人工拼装背框和背框焊接后,第一转移装置将完成焊接的背框转移至成品组焊工位组的待焊接面板上,成品组焊工位组依次完成背框和面板的组焊以及钢模板成品的转移。通过该生产线不再对人工焊接产生依赖,能够对背框以及背框和面板实现精准焊接,生产的钢模板一致性较高,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生产线技术领域,涉及钢模板的组装、焊接,具体为钢模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一种矩形的钢模板包括位于底部的面板和焊接接在面板上表面的格栅架,格栅架是用长筋板和短筋板组装且焊接而成的,面板上表面的四周分别焊接有垂直于面板的边法兰,边法兰与格栅架也相焊接。工程上需要的钢模板数量大,传统的钢模板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依赖人工,钢模板的生产过程又重体力、重搬运,劳动强度大,但是能出活铆焊技术工太难找,生产的钢模板产品一致性较差,导致了钢模板生产效率低下,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目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人工焊接钢模板时,劳动强度大,生产的钢模板产品一致性较差,导致钢模板生产效率低下,达不到日益增长的目标要去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钢模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手段是:钢模板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包括背框焊接工位组和成品组焊工位组,背框焊接工位组包括第一工作台以及位于第一工作台上的至少一个工位,背框焊接工位组的工位上固连有用于组装背框的胎具;成品组焊工位组包括第二工作台以及位于第二工作台上的至少一个工位,成品组焊工位组的工位上固连有与面板限位配合的数块定位块;背框焊接工位组处设置有人工拼装工作区、一次焊接区和背框转移区,一次焊接区设置有按照设定程序焊接背框的焊接机器人,背框转移区设置有将完成焊接的背框转移至成品组焊工位组的第一转移装置,第一转移装置将背框焊接工位组和成品组焊工位组相连以形成上下工序;成品组焊工位组处设置有面板上料区、二次焊接区和钢模板转移区,二次焊接区设置有按设定程度将背框和面板焊接成一体的焊接机器人,钢模板转移区设置有将完成焊接的钢模板成品从工位上取下的第二转移装置,背框焊接工位组依次完成人工拼装背框和背框焊接后,第一转移装置将完成焊接的背框转移至成品组焊工位组的待焊接面板上,成品组焊工位组依次完成背框和面板的组焊以及钢模板成品的转移。
背框焊接工位组用于完成背框的焊接,成品组焊工位用于完成背框和面板的焊接,人工拼装工作区需要操作员将长筋板、短筋板和边法兰拼装在背框焊接工位组工位的胎具上,然后一次焊接区的焊接机器人对拼装好的背框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背框转移区的第一转移装置将焊接完毕的背框转移至成品组焊工位组的待焊接面板上,在第一转移装置转移之前,面板上料区的面板通过人工或者机械已放置在成品组焊工位组工位的定位块之间,成品组焊工位组处面板与背框重叠并定位,二次焊接区的焊接机器人对面板和背框进行焊接,焊接完毕后,钢模板转移区的第二转移装置将钢模板成品从成品组焊工位组处的工位上取下,完成自动化组焊,在该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上,工人只需要简单的拼接、搬运工作,焊接质量完全依赖与焊接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根据设定的程序进行工作,能够对背框以及背框和面板实现精准焊接,焊接质量十分高,完全符合要求,不再对铆焊技工产生依赖,生产的钢模板一致性较高,能够快速完成钢模板的焊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焊接机器人、第一转移装置以及第二转移装置的程序都是提前设定好的,而且根据工作过程可知,上述程序均为现有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05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Ni-Mo双金属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剪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