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725.5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1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胜;丁学益;毕晓锋;郭大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B62D21/15;B62D29/00;B60K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丁昱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门槛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包括内门槛和外门槛,内门槛与外门槛连接,内门槛与车内地板以及安装于车内地板上的座椅横梁连接,内门槛和座椅横梁所围区域的车内地板上安装有电池包,本电动汽车门槛结构还包括中间吸能结构,中间吸能结构设于内门槛和外门槛之间,且中间吸能结构两端分别与内门槛、外门槛连接。当发生侧碰或者柱碰时,外门槛首先受力变形,紧接着中间吸能结构受力变形,吸收外力产生的能量,并传导余力给内门槛,然后内门槛受力变形传力到座椅横梁。经中间吸能结构吸能缓冲后,冲击力度大减,内门槛的变形得到一定程度的迟滞、弱化,而最终传达到电池包上的冲击力更弱,因而可更好地保护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以其更好的环保作用成为今后汽车发展的趋势。目前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的电池包体积较大,电池包能量较高且装在整车底部,电池包的保护直接影响到人员安全、维修等重大问题,因此如何围绕电池包进行合理的车体结构布局以对电池包进行更好的保护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特别是针对侧碰、柱碰等高强度外力冲击的情况。如图1所示,现有电动汽车在门槛设计时主要是针对如何提高整体抗变形能力,以及优化传力路径等进行考量,当发生侧碰、柱碰时,开始是外门槛受力变形,然后推动内、外门槛撑板受力变形,然后推动内门槛受力变形,内门槛推动座椅横梁、电池包受力变形,且门槛总成上下段变形趋势及变形模式基本一致,不利于电池包的保护。公开号为CN206012744U的实用新型专利于2017年3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门槛梁,包括门槛梁本体,所述门槛梁本体为中空的铝型材结构,门槛梁本体内部设有用于固定电池的电池固定结构,所述电池固定结构包括螺母板安装条和设在螺母板安装条上的电池安装螺母板,螺母板安装条固定在门槛梁本体的底板上,底板上设有与电池安装螺母板上的螺孔相对应的通孔。该电动汽车门槛梁为中空的铝型材结构,重量小,有利于电动汽车轻量化,可有效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并且门槛梁中电池固定结构设计合理,门槛梁受力均匀,电池固定可靠,安装方便。但是该实用新型并未就如何对电池包进行更好的保护进行合理的车体结构布局。
发明内容
现有的电动汽车门槛结构发生侧碰、柱碰时,外门槛、内门槛依次受力变形,进而推动座椅横梁、电池包受力变形,不利于电池包的保护,为克服这一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可在发生侧碰、柱碰时更好地吸能,防止内门槛快速变形,分散电池包受力,从而更好地保护电池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门槛结构,包括内门槛和外门槛,内门槛与外门槛连接,内门槛与车内地板以及安装于车内地板上的座椅横梁连接,内门槛和座椅横梁所围区域的车内地板上安装有电池包,本电动汽车门槛结构还包括中间吸能结构,中间吸能结构设于内门槛和外门槛之间,且中间吸能结构两端分别与内门槛、外门槛连接。当发生侧碰或者柱碰时,外门槛首先受力变形,紧接着中间吸能结构受力变形,吸收外力产生的能量,并传导余力给内门槛,然后内门槛受力变形传力到座椅横梁。经中间吸能结构吸能缓冲后,冲击力度大减,内门槛的变形得到一定程度的迟滞、弱化,而最终传达到电池包上的冲击力更弱,因而可更好地保护电池包。
作为优选,所述中间吸能结构包括吸能梁和吸能梁调节支架,吸能梁调节支架横断面呈C形并半包覆在吸能梁内侧,吸能梁调节支架与吸能梁可拆卸地连接,吸能梁外侧与外门槛连接,吸能梁调节支架内侧与内门槛连接。外门槛通常都是随上车体总成,内门槛通常都是随下车体总成,不论中间吸能结构先跟外门槛先连接还是和内门槛先连接,在上下车体总拼时,都会形成内、外门槛上止口、下止口、中间吸能结构与门槛侧边的多点同时匹配,易发生匹配不良的情况,特别是上止口匹配不良会引发较大问题,因为上止口用来卡接密封条,匹配不良会造成密封条卡接困难,对车门关门力及密封性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吸能梁调节支架与吸能梁间相对位置可调节,使中间吸能结构的总体形状及尺寸更好地适应周边的空间结构,解决总拼时多点匹配精度不佳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7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