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3182.0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龙飞;唐智勇;成娟娟;欧云;马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04;H01M4/13;H01M4/133;H01M4/139;H01M4/1393;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盛武生 |
地址: | 41120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柔性 电极 及其 制备 应用 | ||
1.一种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聚酰亚胺基底、活性物质膜层;
所述的聚酰亚胺基底包括聚酰亚胺膜,聚酰亚胺膜的A面设置有刻蚀图案,聚酰亚胺膜的A面复合有导电膜层A,导电膜层A和活性物质膜层接触;聚酰亚胺膜的B面设置有导电膜层B;
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制备步骤包括:
步骤(1):基底制备
对聚酰亚胺的A面进行图案化刻蚀,接着进行表面活化,随后在聚酰亚胺膜的A面复合导电膜层A;聚酰亚胺膜的B面设置导电膜层B;
步骤(2):喷雾热解
在通过喷雾热解方法在导电膜层A的表面生长活性物质薄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酰亚胺膜的B面也设置有刻蚀图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A、B面的刻蚀图案位置相对应或者不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A、B面的刻蚀图案在厚度方向相互贯通或者不贯通。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蚀图案为由刻蚀线构成的网格图案、由刻蚀孔构成的点阵图案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蚀孔的平面形状呈三角形、圆、五角星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刻蚀孔彼此独立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相邻刻蚀孔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刻蚀孔的外接圆直径的1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刻蚀孔的外接圆的直径为40~250 μ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膜层A遗留有刻蚀图案所致的粗糙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膜层B填埋所述的刻蚀图案并呈现平整或近似平整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物质膜层包含镍、钛、铜、锰、钴中的至少一种的金属氧化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膜层由相应的金属盐喷雾热解得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物质膜层为金属氧化物的纳米颗粒层或纳米纤维层。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物质膜层还包含碳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碳材料为羟基碳纳米管、羧基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活性物质膜层为0.1 μm~20 μm。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膜层A、导电膜层B的材料独自为金属单质、合金、碳材料、导电金属化合物、氧化铟锡中的至少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聚酰亚胺基柔性电极,其特征在于,金属单质为铜、铝、镍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未经湖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1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