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M4SF1基因mRNA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4636.6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影;王鑫鑫;刘振;连淑芬;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医联创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51 |
代理公司: | 宁波鄞州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楼瑜舟 |
地址: | 20132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m4sf1 基因 mrna 核酸 检测 试剂盒 方法 | ||
一种TM4SF1基因mRNA核酸检测试剂盒,包括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所述阳性对照为TM4SF1基因阳性对照为表达TM4SF1基因的肿瘤细胞系,所述阴性对照为无菌水,所述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包括组分1和组分2,所述组分1包括用于扩增TM4SF1基因的上游引物F1和下游引物R1、用于扩增对照基因GADPH的上游引物F2和下游引物R2,所述组分2包括用于检测TM4SF1基因的探针Probe1和用于检测对照基因GADPH的探针Probe2。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样本来源简单,操作简单,并且因为外周血样本获取简便,对病人的伤害小,更易于在病人的每个病程中获取,从而能够实现动态检测肿瘤状态,准确了解病人的病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RNA核酸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TM4SF1基因mRNA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TM4SF1(Transmembrane 4L six family member 1)是一种低分子量糖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21KDa~28KDa,1992年由Marken克隆并鉴定,全长为202氨基酸,编码TM4SF1的基因位于人3号染色体(3q21-3q25)。TM4SF1具有四个跨膜结构域的表面蛋白,是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TM4SFs)的一员,又称为肿瘤相关抗原L6(tumor associated antigen L6,TAL6)。作为一个“肿瘤特异性”的抗原,在卵巢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和胰腺癌等多种上皮性恶性肿瘤以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或不表达,具有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肿瘤病理血管的生成相关,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黏附、侵袭、转移,并参与肿瘤细胞新陈代谢及微环境的形成,且在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因其在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的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临床研究表明,TM4SF1表达水平检测对癌症患者接受抗肿瘤治疗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因此,对TM4SF1表达量准确、定量地检测,有利于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合理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另外,目前应用较广的核酸检测技术为以荧光标记探针为基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该检测过程主要为:在PCR扩增体系中,在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特异性的寡核苷酸荧光探针,该探针包含5’端报告荧光基团和3’端淬灭荧光基团。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PCR扩增时,Taq酶的5’端-3’端外切酶活性将探针酶切降解,使报告荧光基团和淬灭荧光基团分离,从而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而基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蛋白检测技术,存在肿瘤组织样本难以获取、有创、无法实时动态监测等问题。
因此发明人对外周血样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可以更加快速检测TM4SF1mRNA的表达量,便于临床医生合理评估和筛选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TM4SF1的表达量,能够定量、标准化检测mRNA的检测盒和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TM4SF1基因mRNA核酸检测试剂盒,包括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所述阳性对照为TM4SF1基因阳性对照为表达TM4SF1基因的肿瘤细胞系,所述阴性对照为无菌水,所述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包括组分1和组分2,所述组分1:包括用于扩增TM4SF1基因的上游引物F1和下游引物R1、用于扩增对照基因GADPH的上游引物F2和下游引物R2,上述4条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
F1:5’-CCGCTTCGTGTGGTTCTTT-3’
R1:5’-CCAGCCCAATGAAGACAAATG-3’
F2:5’-ATTCCACCCATGGCAAATTC-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医联创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医联创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46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