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8326.1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姚袁生;仇桂芹;柏立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亿豪塑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8 | 分类号: | B32B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6 | 代理人: | 王娟 |
地址: | 22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碱 四氟管 及其 制备 工艺 | ||
1.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氟管(1),所述四氟管(1)内部设置有金属钢材层(2),所述金属钢材层(2)外层设置有玻璃丝布层(3),所述玻璃丝布层(3)外层设置有聚四氟乙烯层(4),所述玻璃丝布层(3)与聚四氟乙烯层(4)之间填充有填料层(5),所述金属钢材层(2)内部填充有发泡剂芯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钢材层(2)包括聚四氟乙烯90-100份,炭纤维40-50份、聚苯硫醚8-10份、纳米氧化锌7-9份、二硫化钼3-6份、碳酸钙3-5份,滑石粉3-5份、膨润土2-3份、明矾粉3-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层(4)的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聚四氟乙烯90-100份,炭纤维40-50份、聚苯硫醚8-10份、纳米氧化锌7-9份、二硫化钼3-6份、碳酸钙3-5份,滑石粉3-5份、膨润土2-3份、明矾粉3-5份的混合料在密炼机中在60-70℃的温度环境下混合反应30-40分钟后加入乙基三甲氧基硅烷5-10份、环烷油7-9份、硬脂酸3-8份并均匀搅拌并降温到45-50℃;
步骤二,再加入炭黑10-15份、硅氧烷2-3份,升温至110-120℃,在密炼机中继续混合反应70-80分钟;
步骤三,再加入硫化剂并混合均匀后控制平稳的温度进行硫化3-5小时,之后升温10-15℃再次进行硫化1-2小时得到金属钢材层(2)的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钢材层(2)的厚度为1.5-3.5mm,所述金属钢材层(2)由多层金属钢板压制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丝布层(3)的厚度为3-8mm,所述玻璃丝布层(3)由玻璃丝布缠绕3-5层缠绕而成,且所述玻璃丝布层(3)外表面通过若干根细铁丝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层(4)的厚度为1.7-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5)的厚度为3-10mm,所述填料层(5)由环氧树脂、聚硫橡胶、聚酰胺树脂、酚醛树脂、聚酯树脂、糠醛树脂、异氰树脂、硅树脂、环氧丙烷丁基醚制备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剂芯层(6)厚度与所述金属钢材层(2)的厚度相等。
9.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耐强酸碱的四氟管,其制备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金属钢材层(2)金属材料等待实施镀膜的基面进行抛光、脱脂、清洗以及去应力等预处理,然后将发泡剂颗粒粉末涂覆在金属钢材层(2)金属材料预处理过的基面上,并实施辊涂使得金属钢材层(2)金属材料基面的颗粒粉末均匀,之后将基面涂覆有颗粒粉末的金属钢材层(2)金属材料进行超声波处理,进行金属钢材层(2)金属材料基面的复合强化处理,最后将金属材料实施共溅射处理,利用靶材在金属材料基面沉积薄膜实施镀膜;
步骤b,在金属钢材层(2)表层由玻璃丝布缠绕3-5层缠绕并通过若干根细铁丝进行固定得到玻璃丝布层(3);
步骤c,将由权利要求3中的制备工艺制得金属钢材层(2)的原料取规定质量份数在常温下进行研磨混合,恒温熟化后导入制胚机的料腔中,制成胚料,之后送入挤出机的料腔中,制成作为四氟管(1)的金属钢材层(2);
步骤d,将填料添加到灌装设备内,将灌装设备的一端与玻璃丝布层(3)、聚四氟乙烯层(4)的一端连通,再将真空机与玻璃丝布层(3)、聚四氟乙烯层(4)的另一端连通,开始灌装填料,当真空设备传感器检测到填料灌满时,真空设备自动停止,灌装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亿豪塑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亿豪塑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32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