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产品保鲜提取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8519.7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6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友;赵福强;韩月泠;刘琳;刘刚;申长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恩柽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472 | 分类号: | A23L3/3472;A23B7/154;A23B4/20;A23L3/3508;A23L3/356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李颖 |
地址: | 110167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上***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产品 保鲜 提取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农产品保鲜提取物及其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农产品保鲜提取物为由植物或动物农产品自身提取获得的提取物,该提取物与水或其他溶剂混匀后作为保鲜剂使用,可用喷雾、浸泡、涂刷等方法将其在农产品表面覆盖成膜,处理后的农产品晾干后可用包装贮藏或其它方法贮藏,或缓释微胶囊、保鲜膜、保鲜盒等以阻断大部分氧气进入农产品内部,抑制其熟化过程,从而起到延长贮存和保鲜期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保鲜提取物是对农产品自身提取所得,进而用于该农产品的自身保鲜处理,为天然物质,不含任何外加添加剂或外源化合物,不但高效、安全、无毒,且对农产品口感和营养成分不产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生态农产品(水果、蔬菜、粮油、糖类、药材、食用菌、调料、香料、林产品、切花、蛋类、畜禽肉类、水产品类、动物附属农产品等)保鲜提取物及其在农产品保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农产品包括植物农产品和动物农产品。植物农产品如水果、蔬菜和坚果等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人们获取各种营养元素的来源之一。水果是指多汁且大多数有甜味可直接生吃的植物果实,其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人们获取各种营养元素的来源之一。水果一般分梨果、核果、浆果、柑果、瓠果等。梨果为一种单果,商品学上也称仁果,一般指蔷薇科苹果亚科的果实,如梨(南果梨、香水梨、香梨、雪梨等)、苹果、沙果、海棠、野樱莓、枇杷、欧楂、山楂、温柏、蔷薇果、花楸等等。梨果的可食果肉肥厚多汁,由花萼筒与外、中果皮一起发育而成。梨果含多果核和丰富水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蔬菜按食用器官,可分类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和果菜类等。由于果蔬生产存在着较强的季节性、地域性和自身的易腐性等条件的制约,再加上我国长期重视前期工作(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忽视了采后处理(如预冷、分级、储藏、包装、运输等),导致果蔬的腐烂率较高。我国果蔬采后损失率达生产总量的20%~30%,有的甚至达50%,居全球首位,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如果能使我国果蔬损耗率降低3%~5%,每年可减少蔬菜损耗1000多万吨。如果得到保鲜处理的果蔬占到总产量的15%~20%,全国果蔬产值可增加120~160亿元。因此,如何更好的保证果蔬质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坚果富含较高蛋白质、油脂、矿物质、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体质增强、疾病预防有积极作用,市场需求量很大。脱壳花生仁作为花生原料的一种,在我国花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由于脱壳花生仁富含油脂,加上在脱壳过程中要经过高温加工,这些都造成其在后期贮藏过程中易出现酸价、过氧化值的升高,氧化酸败变质,花生油脂氧化给贮藏带来极大困难。抑制贮藏过程中花生油脂氧化是关键问题。常见油脂氧化酸败的类型包括自动氧化酸败、水解氧化酸败,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氧化反应类型就是油脂的自动氧化。脂类的自动氧化反应对其具有不利影响,油脂的变质绝大部分是由于自动氧化造成的。抑制油脂氧化的抗氧化剂目前多为人工合成抗氧化剂,但由于安全性,合成抗氧化剂的使用都被严格限制。
动物类农产品如禽蛋和肉类是人类离不开的食物,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由于肉类营养丰富,使其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特别容易受内源酶、氧气和微生物作用而发生蛋白质分解、脂肪氧化等系列腐败变质问题。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造成肉类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绿色食品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强调食品的天然性,肉类保鲜剂正朝向高效、天然方向发展,肉类天然保鲜剂正逐步或部分地取代化学合成保鲜剂。目前在利用天然保鲜剂保藏肉类过程中,天然保鲜剂大多使用nisin、溶菌酶、壳聚糖、香辛料剂植物提取物等。虽是天然保鲜剂,但这类保鲜剂有时会给肉类带来其他异味,有一定的缺陷。针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恩柽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恩柽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85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下一篇:抗FXII纳米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