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3788.2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92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华;沈根祥;白玉杰;李金文;胡双庆;郭春霞;曹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10/0635 | 分类号: | G06Q10/0635;G06Q50/26;G01N33/24;G01N33/18;G01N2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政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79 | 代理人: | 郑金彩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场地 土壤 地下 水污染 风险 技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它包括1)场地分析及踏勘,2)开展首次全场无损扫描探测识别圈定污染晕,3)有针对性布设土壤地下水监测点,4)不定期开展全场无损扫描探测,5)比对无损扫描探测结果,6)开展土壤地下水污染物自然衰减监测,7)依据无损扫描探测结果调整土壤地下水监测点布置和取样频次,8)结合多次全场无损扫描探测结果和土壤地下水监测数据,精确跟踪场地污染晕的污染程度及漂移范围。本发明将无损扫描探测与自然衰减监测结合应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晕的跟踪探测预警,精度高、成本低、干扰小,可实现对场地的全方位实时污染风险管控,显著提升对污染晕扩散迁移的应对效率和精准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监测与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不急于开发(闲置)污染场地的结合无损环境物探和监控式自然衰减的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针对不急于开发(闲置)污染场地的全场无损扫描探测与监控式自然衰减相结合的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为加快推进我国水土污染防治工作,更有效地满足污染精准调查与风险管控的要求,需加大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的先进技术要大力地推广,污染风险管控在我国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中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很多城市的老旧工业区以及一些产能低、污染排放高、不符合目前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工矿企业将关停,关停的企业在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壤、地下水防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针对这些地块直接治理修复存在修复技术不成熟、对周边敏感用地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修复成本高等问题。对暂不开发利用(不急于开发)或目前不具备成熟修复条件的闲置地块,需采取风险管控技术,对地块进行定期监测预警,防止污染物的扩散。针对城市大面积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复垦、矿区土地复垦农用地块,存在分布广、面积大、土地价格不高等特点,针对这类受污染地块,需考虑成本效益,划定管控区域,采取低成本风险管控技术来实现地块的有效管控。
近些年,阻隔封闭+衰减监控+制度控制已成为当下国内外场地最常采用的风险管控技术体系,尤其是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在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中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是一种基于长期监测的污染风险管控方法,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中较为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实施有计划的监测方案,依据场地自然发生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使得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种类、毒性、移动性降低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该方法除必要的场地控制和监测之外无需人为干预,对污染场地周围环境无破坏性,不会涉及到新的污染物的产生。但自然衰减监测技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需建设相当数量的监测井,持续跟踪监测的时间长,长期监测需要承担较高的检测费用。此外,自然衰减监测技术仍是在“点”上进行监测,对地下污染晕的空间分布描述不够精确,对其迁移扩散的趋势把握不准。当下国内外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都由技术单一化演变成集成化,随着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工作的快速拓展,监控式自然衰减技术需要搭配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面上扫描式的监控技术。
电磁感应法无损扫描探测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的地层物探技术(无损环境物探技术),可运用电磁感应原理实时、快速测量地层视电导率、相位值等参数,从“面”上快速扫描分析地下环境特征,实现全场实时扫描探测,描绘污染晕的空间分布图,为高效、精准、低成本地开展场地地下污染晕的监控评估提供可能。
现阶段我国污染场地的治理修复需着重考虑风险管控与成本控制,否则从修复工程成本上将难以为继。为更有效满足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需求,降低成本,需构建一套精准、高效、低成本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不急于开发(闲置)污染场地,将无损扫描探测和监控式自然衰减相结合的精准、高效、低成本的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37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