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充电桩及其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5410.6 | 申请日: | 2021-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4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勤;张经标;谢昌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B60L53/66;B60L53/65 |
代理公司: | 苏州智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5 | 代理人: | 唐学青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移动 充电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移动充电桩接收待充电的车辆的充电请求,获取待充电的车辆的信息,并向待充电的车辆方向移动,
基于移动充电桩的识别模块识别出待充电的车辆向其靠近,
基于移动充电桩的处理模块判断出车辆与移动充电桩在预设的阈值时,所述移动充电桩的连接部伸出,所述连接部与车辆的预设连接端连接,且在判断正确连接时,连接部缩回至预设的第一位置,
进入无线充电模式,移动充电桩与车辆在移动的同时对车辆充电,直至充满,
移动充电桩解锁,以解开与充电车辆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速度-距离”逻辑模块判断,所述移动充电桩与车辆间的相对速度为零或接近为零的预设值,且移动充电桩与车辆间的距离为预设的阈值时所述移动充电桩的连接部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进入无线充电模式时,所述移动充电桩在移动的同时带动与其连接的车辆同步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请求包括,
待充电的车辆的位置信息或待充电的车辆的位置信息与未来移动的路径信息、移动速度及剩余行驶中的至少以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桩解锁后还包括,
退出当前的移动路径,返回至指定场所或移动至目的地进行下一辆车辆的充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充电桩连接远端服务器并与其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移动充电桩接收远端服务器发出的待充电的车辆的请求充电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充电桩的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处理模块判断出连接部缩回至预设的第一位置时,触发移动充电桩的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与车辆的第一接收端匹配,以传输电能。
8.一种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充电桩配置有:
储能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传感器、驱动部件及控制模块,
所述储能模块、无线发射模块、传感器及驱动部件分别电性连接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用以与车辆的第一接收端匹配连接,
所述移动充电桩无线充电时按照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方法。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伸缩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有卡爪,所述卡爪上配置有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处理模块,所述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所述连接部是否正确连接待充电的车辆。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或其组合,所述传感器用以探测障碍物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541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捷式管道清理装置
- 下一篇:抽油修井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