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7149.3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丘道龙;廖升友;覃壮革;沈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0 | 分类号: | 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泽中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湿 两用 油底壳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该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所述油底壳本体开设有上层油腔与下层油腔,所述上层油腔与所述下层油腔连通,所述下层油腔靠近所述上层油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安装有隔板,所述安装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螺纹孔均匀设置,所述隔板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螺纹孔数量相同。该装置通过上层油腔、下层油腔与隔板配合设置,使干湿油底壳结构能够实现干湿两用,即可配套多种动力总成系统,调节方便,安装快捷,极大降低配套成本,方便了客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活动对车辆动力性、经济性、适应性等要求的提高,车辆及其零部件的轻量化、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成为了一个获得广泛关注的提升方向,当前油底壳结构可能较为单一,大多数为湿式或干式的,可能没有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这种单一的油底壳往往可能只配备一种动力系统,无法兼顾到其他系统,对客户的需求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旨在改善结构单一,不能实现干湿两用,无法配套多种动力总成系统,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包括油底壳本体。
所述油底壳本体开设有上层油腔与下层油腔,所述上层油腔与所述下层油腔连通,所述下层油腔靠近所述上层油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安装面安装有隔板,所述安装面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螺纹孔均匀设置,所述隔板安装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安装于所述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栓与所述螺纹孔数量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开设有通孔与限位孔,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活动于所述通孔,所述固定螺栓远离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外壁与所述限位孔内壁密封转动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下层油腔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与所述下层油腔内壁间隙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板靠近所述下层油腔的一侧安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耐腐蚀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上层油腔连通,所述凹槽一侧安装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出油管与车内抽油泵连通,所述凹槽内顶部设置有过滤网。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可拆卸设置,所述出油管设置有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与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与车内冷却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冷却管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管蛇形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下层油腔安装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车内抽油泵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干湿两用的油底壳结构,当我们配湿式油底壳本体时,上层油腔与下层油腔是相通的,发动机回油可以直接回到油底壳本体底部,当我们配干式油底壳本体时,只需要在上层油腔和下层油腔中间安装一个隔板,隔板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安装面的螺纹孔内,即可把上层油腔与下层油腔隔开,发动机回油时先回到上层油腔,再通过抽油泵把油抽到下层油腔供发动机润滑使用。通过上层油腔、下层油腔与隔板配合设置,使干湿油底壳结构能够实现干湿两用,即可配套多种动力总成系统,调节方便,安装快捷,极大降低配套成本,方便了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71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