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前馈共栅跨阻放大器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78347.1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洪;俸志富;赵振刚;李英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3/08 | 分类号: | H03F3/08;H03F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张雪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前馈共栅跨阻 放大器 模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前馈共栅跨阻放大器模块,包括:电压源、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第二有源电感单元、压降电阻、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外部偏压、电流信号输入端和电压信号输出端;第一有源电感单元和第二有源电感单元均包括并联的单元内电阻和单元内晶体管;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单元内晶体管的漏极,同时通过单元内电阻连接单元内晶体管的栅极,输出端连接单元内晶体管的源极。本发明通过有源电感与前馈共栅跨阻放大电路中的共源放大级并联使用,使跨阻放大电路的带宽和跨阻增益均得到有效提升,具有跨阻增益高、带宽大、结构简单、效率高、容易实现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前馈共栅跨阻放大器模块。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由于其传输容量大、安全性高、串扰少、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跨阻放大电路作为在光纤通信接收机电路中最前端的电路,跨阻放大电路的带宽代表了整个光接收机电路的上限带宽。
随着电路技术的发展,目前已实现多种结构的跨阻放大器。由于输入电阻小、工作频带宽,调节型共源共栅跨阻放大电路成为最为常用的一种跨阻放大器拓扑结构,但调节型共源共栅跨阻放大电路存在净空消耗过大的问题,带宽和跨阻增益受到很大限制,若要提升性能,则需要改变晶体管结构,则又会进一步改变晶体管的电气性质,产生连锁反应。如何简单有效的提高放大器的带宽和跨阻增益,对大容量光纤通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前馈共栅跨阻放大器模块,使用有源电感与前馈共栅跨阻放大电路中的共源放大级并联,使跨阻放大电路的带宽和跨阻增益均得到有效提升,简单有效的实现了跨阻增益高、带宽大的突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改进的前馈共栅跨阻放大器模块,包括:电压源VDD、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第二有源电感单元、压降电阻RV、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M3、第四晶体管M4、外部偏压vb、电流信号输入端IN和电压信号输出端O;
所述电压源VDD分别与所述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电压源VDD还通过所述压降电阻RV分别与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漏极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
所述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漏极均与所述电压信号输出端O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源极、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源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漏极均与所述电流信号输入端IN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M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出端均与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栅极均与所述外部偏压vb连接;
所述第三晶体管M3的源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M4的源极均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源电感单元和所述第二有源电感单元均包括单元内电阻和单元内晶体管;
所述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均通过所述单元内电阻连接所述单元内晶体管的栅极;
所述第一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有源电感单元的输入端还均连接所述单元内晶体管的漏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8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敏牙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关于旅游数据的数据分析教学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