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含其的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79614.7 | 申请日: | 2021-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3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言媛;沈鹏皞;马斌星;丁艳俐;杨美玲;朱海艳;金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1 | 分类号: | G01N33/541;G01N33/543;G01N21/8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王卫彬;吕学辰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乳 免疫 第二 试剂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含其的组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包含0.05~5%(w/v)胆碱类物质。本发明所提供的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具有优异的防沉降稳定性,常温下至少可放置18个月,且可以放置于任何环境下,并适用于大部分通过化学偶联方式获得的胶乳微球。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学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含其的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领域中,胶乳免疫比浊法包括胶乳免疫比浊透射法和胶乳免疫比浊散射法,两种方法均是通过化学偶联或物理吸附的方式,将抗体标记在胶乳微球的表面,形成抗体-微球偶联物的胶乳试剂,即第二试剂。在第一试剂的缓冲液体系中,第二试剂中的抗体-微球偶联物与被测抗原发生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微球复合物,复合物导致试剂出现浊度,浊度的变化通过仪器信号值的变化来体现。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品与浓度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浓度的样品获得信号值,在标准曲线上对应信号值获得被测样品的对应浓度。
对于含有胶乳微球和抗体的第二试剂而言,胶乳试剂是典型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试剂中的微粒表面积较大,因此其对应的表面能很大,为了降低高表面能,试剂中的微粒会通过聚集来减少表面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试剂中逐渐凝集的微粒最终出现沉降。
另一方面,胶乳免疫比浊试剂中的用来连接抗体的胶乳微球带有负电荷,抗体带正电荷,当过量的带正电荷的抗体加入后与带负电荷的胶乳微球连接,在微球表面既有化学连接的抗体,也有因为物理吸附的抗体,因此此时抗体-微球偶联物表面空间仍存在些许正电荷。由于抗体-微球偶联物本身的重力作用较大于微球间正电荷的排斥作用,因此随着时间的延长,试剂中的抗体-微球偶联物会慢慢沉降下来。
由于表面能和电荷等原因,大部分液体状态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在室温或2-8℃条件下仍旧会出现凝集沉降的问题。当胶乳试剂出现凝集沉降的时候,会明显损害试剂的基本性能,比如试剂空白升高,试剂重复性降低、线性范围缩小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22531号公报)中记载了将未致敏胶乳冷冻干燥时添加的防冻剂,列举了分子量大的多糖类、PVP、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根据这种手法能够实现胶乳试剂的稳定保存。但是,利用这种方法仅适用于冷冻干燥的试剂,冻干粉试剂对于用户而言,操作繁琐,方便性不好。
专利文献2(申请号为201480011899.5)中记载了通过使用三甲基甘氨酸可以解决经冷冻解冻后导致的胶乳颗粒的凝集沉降。但是该方法也仅适用于由于未致敏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且该试剂是由于温度变化而导致出现了凝集沉淀的现象。
因此提供一种适用度广且防沉降稳定性高的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乏适用度广且防沉降稳定性高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的缺陷,提供一种一种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含其的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为:一种胶乳免疫比浊第二试剂,其包含0.05~5%(w/v)胆碱类物质。
本发明中所述胆碱类物质为胆碱的2号碳上的氢键或羟基上的氢键被化学基团替代而获得的胆碱衍生物;优选包括磷酸胆碱、L-α-甘油磷酸胆碱、L-α-磷脂酰胆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琥珀酰左旋肉碱锂盐、(S)-(-)-(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戊酰左旋肉碱、聚乙二醇-磷酸胆碱、聚磷酸胆碱乙二醇丙烯酸酯、biolipidure103、biolipidure203、biolipidure206、biolipidure405、biolipidure406和biolipidure1002中的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包括biolipidure103、biolipidure405、戊酰左旋肉碱、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琥珀酰左旋肉碱锂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796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