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处理方法及尾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4265.8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0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宝军;张华;郄东生;李扬;朱冬冬;李玉松;鲜亮;汪润慈;洪业;张克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C02F1/0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创世宏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93 | 代理人: | 王鹏鑫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气处理方法及尾气处理系统,其中,尾气处理方法用于对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含有固态颗粒的尾气进行处理,方法包括:步骤S10:将含有固态颗粒的尾气通入至湿式除尘器的除尘主体内;步骤S20:通过除尘液对尾气中的固态颗粒进行捕集;步骤S30:将除尘液和固态颗粒的混合物通入至湿式除尘器的集液部内;步骤S50:每隔第一预设时间间隔,将集液部内的除尘液和固态颗粒的混合物排放至中间收集罐内;步骤S60:将中间收集罐内的除尘液和固态颗粒的混合物返回至废物处理系统。上述尾气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固体颗粒在集液部的底部沉积、堵塞集液部的出料管等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尾气处理方法及尾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核工业领域中,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温度高、可处理废物类型广、熔炉使用寿命长、退役容易等优点,成为国内及国际上用于放射性废物处理采用的较为先进的工艺手段。由于冷坩埚的埚体的容积有限,在处理主要以液态存在的放射性废物(即放射性废液)时,可以通过配备一台煅烧炉(例如回转煅烧炉)提前对放射性废液进行预处理,将放射性废液煅烧转形至固体粉末状,再通入至冷坩埚中进行后续熔融固化,这种方式被称为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煅烧炉和冷坩埚。
煅烧炉通常采用回转煅烧炉,回转煅烧炉包括支架、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的炉管、用于加热炉管的加热部件、与炉管的第一端连通的进料管及与炉管的第二端连通的出料管,炉管可沿自身轴线转动。放射性废液及其他添加剂通过进料管进入到炉管中,通过加热部件对炉管进行加热,与此同时炉管沿自身轴线进行转动,放射性废液逐渐被煅烧转形至固体粉末状物料,并经由出料管进行出料。出料管与冷坩埚的埚体连通,由出料管出来的物料混合玻璃基料一同进入冷坩埚的埚体中,进行后续的熔融固化过程。
冷坩埚是利用电源产生高频(105~106Hz)电流,再通过感应线圈转换成电磁流透入待处理物料,形成涡流产生热量,实现待处理物料的直接加热熔融。冷坩埚主要包括冷坩埚埚体和熔融加热结构,冷坩埚埚体是由通冷却水的金属弧形块或管组成的容器(容器形状主要有圆形或椭圆形),熔融加热结构包括缠绕在冷坩埚埚体的外侧的感应线圈和与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的高频感应电源。当待处理物料放置在冷坩埚埚体内后,打开高频感应电源向感应线圈通电,通过感应线圈将电流转换成电磁流并透过冷坩埚埚体的壁体进入待处理物料内部,从而在待处理物料内部形成涡流产生热量,进而实现对待处理物料的加热。冷坩埚工作时金属弧形块或管内连续通入冷却水,冷坩埚埚体内的熔融物的温度很高,一般可高达2000℃以上,但冷坩埚埚体的壁体仍保持较低温度,一般小于200℃,从而使熔融物靠近冷坩埚埚体的壁体的低温区域形成一层2~3cm厚的固态物(冷壁),因此称为“冷”坩埚。
除此之外,两步法冷坩埚玻璃固化技术的整体设备产生的尾气则需要通入至尾气处理系统中进行净化处理。
在现有技术中,尾气处理系统包括湿式除尘器,当一些废物处理系统产生的尾气中含有固体颗粒时,则需要先将含有固体颗粒的尾气通入至湿式除尘器中进行除尘。湿式除尘器一般包括除尘主体容器和位于其下方的集液罐,尾气在除尘主体容器中经过除尘液洗涤后,除尘液携带着固体颗粒进入集液罐中。集液罐中的除尘液和固体颗粒可以返回至废物处理系统进行再利用。但是,由于废物处理系统对于返回料的浓度要求,集液罐中除尘液和固体颗粒的混合物需要积攒较长时间(例如18-20h),在此期间通过蒸发液体等形式使混合物尽量浓缩,浓缩后的混合物再返回废物处理系统。然而,较高浓度的混合物中固体颗粒容易在集液罐的底部沉淀,或是堵塞集液罐的出料管。为了解决该问题,则需要对集液罐进行清理,但是由于集液罐为湿式除尘器的一部分,不容易操作,并且清理集液罐时需要将湿式除尘器及其他设备停机,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工艺的进行。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尾气处理方法及尾气处理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4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