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摄像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6374.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80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3/55 | 分类号: | H04N23/55;H04N23/70;H04N13/24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华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摄像 装置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中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发射镜头,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红外光;光学接收镜头,用于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其中,可见光和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目标物体的三维识别;光学发射镜头,包括第一泛光照射器、红外点阵投影器和反射镜;第一泛光照射器用于发出补偿红外光,红外点阵投影器用于发出点阵投影光;反射镜设置在光学发射镜头的光出射路径中,点阵投影光和补偿红外光的初始出射路径形成交角,点阵投影光和补偿红外光经过反射镜后沿合并路径射出。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以减小终端显示屏中非正常显示的面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结构光测量、激光扫描、ToF等技术趋于成熟,三维识别功能逐渐配备于移动终端中,例如,用于实现人脸识别,使刷脸有更高的安全性。
由于三维识别器件和前向摄像头都设置在终端显示屏上,终端显示屏的需要为三维识别器件预留位置,由于现有的三维识别器件包括至少三个镜头,所以终端显示屏中的非显示区域至少为三个镜头的投射区域面积,会使终端显示屏形成“刘海屏”,影响美观,降低用户体验。或者,三维识别器件也可以设置在终端显示屏下,终端显示屏需要对三维识别器件所在位置进行特殊的透光处理,透光处理的特殊区域与其他正常显示区域存在显示差异,当三维识别器件个数较多时,透光处理的特殊区域面积较大,与其他正常显示区域会更加明显,降低用户体验。
如若要满足三维识别需求,终端显示屏面中非正常显示区域(包括非显示区域和需要透光处理的特殊区域)的面积至少为三个镜头的投射区域面积,面积较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摄像装置、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减小终端显示屏中非正常显示的面积。
为至少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发射镜头,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点阵投影光和补偿红外光;光学接收镜头,用于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其中,可见光和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目标物体的三维识别;光学接收镜头,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可见光接收器和滤光片;滤光片设置在光学接收镜头的光入射路径中,用于将入射光过滤分离得到沿光入射路径传播和沿分离路径传播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分离路径垂直于光入射路径;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反射红外光,可见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可见光;光学发射镜头,包括第一泛光照射器、红外点阵投影器和反射镜;第一泛光照射器用于发出补偿红外光,红外点阵投影器用于发出点阵投影光;反射镜设置在光学发射镜头的光出射路径中,光出射路径包括合并路径、点阵投影光的初始出射路径和补偿红外光的初始出射路径,点阵投影光和补偿红外光的初始出射路径形成交角,点阵投影光和补偿红外光经过反射镜后沿合并路径射出。
为至少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光学发射镜头,用于向目标物体发射红外光;光学接收镜头,用于接收目标物体反射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其中,可见光和第一反射红外光用于目标物体的三维识别;光学接收镜头,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可见光接收器和滤光片;滤光片设置在光学接收镜头的光入射路径中,用于将入射光过滤分离得到沿光入射路径传播和沿分离路径传播的第一反射红外光和可见光,分离路径垂直于光入射路径;第一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一反射红外光,可见光接收器用于接收可见光;红外光包括红外连续调制脉冲光;光学发射镜头,包括用于发射红外连续调制脉冲光的第二泛光照射器;第二泛光照射器位于终端屏面下方,第一红外接收器或可见光接收器位于第二泛光照射器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3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