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6775.9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明;付新哲;刘洪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恒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89 | 代理人: | 吴迪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极耳检测方法包括:获取电芯极耳的图像;所述图像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基于所述图像对所述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极耳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逐渐增多,动力电池的应用也日益增加。目前,锂电池裸电芯的制造方法主要为卷绕方式。为了便于生产制造,卷绕所使用的电芯极片通常需要模切处理,仅保留需要通过电流的部分金属箔材,该部分金属箔材即为极耳。由于锂电池极片使用的金属箔材厚度极薄,自身强度较低,因此在卷绕过程中或者运送过程中极耳容易发生翻折或者折叠等缺陷。若极耳翻折进自身极片的情况,会导致电芯产生低容、短路等现象,更有甚者,会引起热失控着火。
为此,需要对极耳的生产质量进行检测。目前,极耳检测大都依靠人工目检,但是这种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存在漏检、误检等情况,检测精度不准。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极耳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电芯极耳的图像;所述图像通过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
基于所述图像对所述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对极耳的图像进行分析,能够对极耳的翻折状态进行检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目检方法,不仅降低漏检率,而且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采集的是极耳的侧面的图像,可实现对极耳翻折到电芯内部的情况进行检测,提高了该极耳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包括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正极耳背离所述负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的第一外侧面图像,以及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从所述负极耳背离所述正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的第二外侧面图像;
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对所述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外侧面图像对所述正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和/或,基于所述第二外侧面图像对所述负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所述目标检测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图像包括正极耳的第一外侧面图像以及负极耳的第二外侧面图像,因此可以对电芯的两个极耳同时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第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还包括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对所述正极耳靠近所述负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的第一内侧面图像,以及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对所述负极耳靠近所述正极耳的侧面进行拍摄得到的第二内侧面图像。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图像还包括所述极耳的内侧面的图像,也即采集了同一个极耳的相对的两个侧面的图像,因此可以对任一侧面出现的折叠情况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X射线探测器,接收间隔所述极耳发射的X射线,得到所述极耳的影像;
所述基于所述图像对所述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目标检测结果,包括:
基于所述图像以及所述影像对所述极耳进行翻折检测,得到所述目标检测结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还获取极耳的影像,其中影像为X-Ray图像,如此,通过结合两种不同的图像,对极耳的翻折状态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7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盖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语音识别系统、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