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86822.X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3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山洪;陈洪泰;刘爱群;姜文开;侯昭忠;郑箭;郑淼浪;王冰;王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1H13/04;D01H13/10;D01H13/22;D01H1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893 | 代理人: | 余海燕 |
地址: | 678700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真丝 人造丝 生产 复合 方法 | ||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缫丝槽、复合通丝管、瓷眼、下鼓轮、丝鞘、上鼓轮、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丝小䈅。真丝、人造丝通过复合通丝管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减少复合丝生产成本2‑3万元/吨丝。且制备得到的复合丝相互缠绕的结构牢固,有效降低了真丝、人造丝的分离点。一方面降低了原生产工艺造成的绸面疵点,提高了绸缎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解决了纯真丝绸缎产品的易褪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真丝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真丝一般指由茧丝互捻制备得到的纺线丝,包括桑蚕茧丝、柞蚕茧丝、蓖麻蚕茧丝、木薯蚕茧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基于真丝的优异特性,真丝被广泛运用于衣物、床上用品等领域。但是,由于真丝本身价值相比于人造丝高昂且具有较差的色牢度,因此为了降低真丝的使用成本、提高丝线的色牢度,将真丝与人造丝复合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就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现有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一般都是由织厂购入成品真丝后进行真丝-人造丝并丝后得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该方法虽然直接,但是存在:1.由于需要先制备得到真丝产品,然后再进行并丝,因此生产周期、生产成本都较高。2.由于真丝成品和人造丝成品具有不同的弹性,直接并丝很容易由于断丝或两者分离造成绸面疵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复合丝的生产方法,采用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进行生产,所述真丝与人造丝缫并生产装置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人造丝丝筒、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缫丝槽、复合通丝管、瓷眼、下鼓轮、丝鞘、上鼓轮、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丝小䈅。人造丝从人造丝丝筒引出,依次通过张力调节器、断纱光电自停器、通丝管在复合通丝管与真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真丝从缫丝槽内的供丝装置处被钩丝装置勾起丝头并通过复合通丝管与人造丝互相缠绕形成真丝-人造丝复合丝。所述真丝-人造丝复合丝依次通过瓷眼、丝鞘、探索鼓轮、感知器、定位鼓轮、移丝圈后缠绕固定在丝小䈅上。所述下鼓轮和上鼓轮用于控制丝鞘对真丝-人造丝复合丝进行捻鞘操作。所述丝小䈅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通丝管包括:中间设有长通孔的通丝管体和导丝管。所述通丝管体顶端设有传动盘,所述传动盘与第一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通丝管体下端设有外凸圆弧面,并在底端沿长通孔的截面方向延伸设置有回旋片。所述外凸圆弧面在回旋片顶端处设有连通长通孔的真丝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长通孔包括:穿过传动盘延伸至通丝管体下端的导丝孔和其余部分组成的限位孔。所述导丝管底端设有限位平台,所述限位平台的低截面大于导丝管的圆柱管体的截面。所述的导丝孔与圆柱管体相匹配,且圆柱管体的顶端延伸至导丝孔外部,所述限位平台的低截面与限位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通丝管体下端设有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所述外凸圆弧面设有2个真丝通道,所述2个真丝通道分别位于2个对称设置的回旋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平台为圆台形,其顶面设有向内凹陷的圆弧倒角。所述圆柱管体内壁面设有光滑材料构成的防磨擦内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宏正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68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