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057.3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8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唐解超;陈硕;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2019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筋 二次 辅助工具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包括钢筋本体以及圆柱,钢筋本体包括直线段以及直线段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的预弯段一和预弯段二,还包括支撑件以及一端分别与支撑件铰接的短杆和长杆,短杆的另一端弯折后形成一圆环件,圆环件套设在长杆上;支撑件的一端焊接有一导向套;钢筋本体的预弯段二穿过导向套对应夹持在圆柱和长杆之间。利用三角函数关系巧妙地将弯折角度换算为长度,现场人员读取长杆上滑动的圆环件对应的纸尺刻度可直接得到需要的二次弯折角度,直观且结果精准,构造巧妙,测量方便。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原材料可就地取材,现场完成制作,容易实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的基础筏板、墙、柱及板设计中拉钩是不可或缺的。钢筋拉结筋的绑扎要求必须钩在基础或墙体主筋相交处,且两端弯钩的角度为135°。一般钢筋拉钩加工制作为在直线段的两端分别弯折,其中一端135°弯钩,称为预弯段一,另一端做成90°弯钩,称为预弯段二,拉钩安装完毕后预弯段二需要做二次弯折工作。
传统的钢筋二次弯折工作,一方面,依靠人工,由于此项工作涉及到弯折角度控制,具有一定难度,在无辅助工具的前提下单纯的依靠人工进行,折弯角度不容易把握,而且往往需要两人甚至多人的配合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依靠钢筋折弯设备,如公开号为CN2196521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钢筋折弯机的改良结构,主要由折弯装置、电磁式拉动机构和回复开关组所组成,回复开关组中的每一角度调整板上的触动开关与电磁式拉动机构中的电磁铁、踏板及电源构成一串联回路,当踏板开关导通时,移动臂转动,对钢筋产生弯折动作,同时使回复开关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当触块触动到开关时,则停止离合盘与齿盘齿合,移动臂退回原来位置,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对钢筋的弯折动作,该种钢筋折弯装置具有控制程度高、弯折精确等优点,但其结构复杂、造价高,特别是对于拉钩安装完毕后需要做二次弯折工作的场合,这类钢筋折弯机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及其制作方法,可实现给定角度的精准弯折,测量方便,而且制作方法简单,原材料就地取材,造价低,比较容易实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包括钢筋本体以及竖直固定在地面或工作台上的圆柱,所述钢筋本体包括直线段以及所述直线段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的预弯段一和预弯段二,还包括支撑件以及一端分别与支撑件铰接的短杆和长杆,所述短杆上与支撑件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长杆上与支撑件铰接的一端为铰接端、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短杆的自由端弯折后形成一圆环件,所述圆环件套设在长杆上;
所述支撑件上靠近长杆铰接端的一端为定位端、另一端为操作端,支撑件的定位端焊接有一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为内部中空结构,其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所述圆柱靠近导向套的进口端的一侧位置,所述钢筋本体的预弯段二穿过导向套对应夹持在所述圆柱和长杆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长杆和支撑件的铰接处至短杆和支撑件的铰接处距离与短杆和支撑件的铰接处至套设在长杆上的圆环件中心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上与长杆铰接的位置处、支撑件上与短杆铰接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组螺母,同一组中的所述螺母数量为两个并平行间隔设置;
所述短杆和长杆的铰接端分别均焊接有一销轴,每个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插入至同一组的两个螺母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的出口端与支撑件相应的一端端部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短杆和圆环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长杆上带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与支撑件平行设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一种用于钢筋二次弯折的辅助工具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0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