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避免侧碰工况下失效断裂的汽车B柱及含有该B柱的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87514.9 | 申请日: | 202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彪;罗洲;常春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张凯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避免 工况 失效 断裂 汽车 含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侧碰工况下失效断裂的汽车B柱及含有该B柱的汽车,涉及汽车制造领域,该汽车B柱包括B柱上外板和B柱下外板,所述B柱上外板的材料为高强度热成型材料;所述B柱下外板材料为高延伸率热成型材料,所述B柱下外板位于所述B柱上外板下方,且所述B柱上外板与B柱下外板间无缝拼接,所述B柱下外板上设有多个诱导槽,且多个诱导槽在所述B柱下外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B柱上外板高度和B柱下外板高度间的比例为预设比例。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截面窄且深类型的B柱在侧碰工况中不能达到保证乘员空间入侵量和有效防止B柱失效断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避免侧碰工况下失效断裂的汽车B柱及含有该B柱的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的交通事故后能够更好的保证乘员空间入侵量,以及有效防止B柱失效断裂,当前,市面上很多车型采用在B柱使用热成型材料,并进行高延伸率热成型与高强度热成型材料的无缝拼接,有些还在高延伸率热成型区域设置诱导槽。但是,对于B柱截面窄且深的车型,上述设置方式会导致车辆的抗撞击性能急剧下降,极易出现B柱失效断裂情况。即对于B柱截面窄且深的车型,单纯的采用上述解决方案并不能达到保证乘员空间入侵量小与有效防止B柱失效断裂的目的。
当前,市面上也存在一种汽车B柱,其中,B柱中的B柱加强板由B柱上外板加强板和B柱下外板加强板拼接而成,且B柱上外板加强板强度大于B柱下外板加强板强度,使B柱整体强度为上强下弱;在侧碰撞过程中,B柱上段强度大,侵入量小,距离人员头部相对较远,可以避免头部受到冲击;B柱下段强度弱,变形吸收能量大,可以有适当的侵入量,由于B柱下外板加强板侵入方向上有座椅保护,乘员也不会有致命伤害,因而有利于侧面碰撞的过程中能量的吸收和专递,从而保证了乘员舱内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但是,对于此种简单采用通过B柱上外板加强板和B柱下外板加强板拼接形成B柱加强板,且B柱上外板加强板强度大于B柱下外板加强板强度,使B柱整体强度为上强下弱的方式,还是无法达到保证乘员空间入侵量小与有效防止B柱失效断裂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侧碰工况下失效断裂的汽车B柱及含有该B柱的汽车,能够有效解决截面窄且深类型的B柱在侧碰工况中不能达到保证乘员空间入侵量和有效防止B柱失效断裂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避免侧碰工况下失效断裂的汽车B柱,包括:
B柱上外板,所述B柱上外板的材料为高强度热成型材料;
B柱下外板,所述B柱下外板材料为高延伸率热成型材料,所述B柱下外板位于所述B柱上外板下方,且所述B柱上外板与B柱下外板间无缝拼接,所述B柱下外板上设有多个诱导槽,且多个诱导槽在所述B柱下外板上由上至下依次分布,所述B柱上外板高度和B柱下外板高度间的比例为预设比例。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柱上外板高度和B柱下外板高度间的比例为62:3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柱上外板的高度占整个汽车B柱高度的62%,所述B柱下外板的高度占整个汽车B柱高度的3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B柱上外板的底部与B柱下外板的顶部无缝拼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诱导槽包括贯穿式诱导槽和位于所述B柱下外板上棱角处的棱角处诱导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贯穿式诱导槽位于B柱上外板与B柱下外板间的拼接处附近,且位于所述棱角处诱导槽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棱角处诱导槽包括第一棱角处诱导槽和第二棱角处诱导槽,且所述第一棱角处诱导槽位于第二棱角处诱导槽的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棱角处诱导槽包括两个,且两个第一棱角处诱导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棱角处诱导槽包括两个,且两个第二棱角处诱导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875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