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5841.9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8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燕 |
主分类号: | B29B9/10 | 分类号: | B29B9/10;B29C39/06;B29C39/26;B29C39/24 |
代理公司: | 嘉兴倍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5 | 代理人: | 徐明双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丸 成型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胶丸机浇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胶丸机,胶丸机的上端设置有转动安装的密封顶板密封形成的进料内腔,胶丸机的下端设置有成型内腔,胶丸机的上端设置有伸缩安装的与进料内腔连通的折叠气囊,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伸缩柱对折叠气囊的挤压,使得在进料内腔中形成正压,在压强的作用下提高胶柱的流动性,同时利用单向阀的单向进气填补由于落料造成的压强减小,使得浇筑过程中始终保持正压下落,配合转动式切换工位的转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丸机浇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进行胶丸机成型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胶丸机的切割,常见的切割方式大多为切割液高速喷射进而冲散胶柱的连接,达到切割的目的。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切割液的切割极容易使得液体粘附在高温的胶柱上,进而影响胶丸成型的质量,同时现有的胶丸成型装置模板固定,只能实现单一的生产,生产效率较低,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胶柱的流动性较差,进一步造成生产效率降低。
为此提供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胶丸生产效率问题和切割液对质量的影响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胶丸机的成型装置,包括胶丸机,所述胶丸机的上端设置有转动安装的密封顶板密封形成的进料内腔,胶丸机的下端设置有成型内腔,胶丸机的上端设置有伸缩安装的与进料内腔连通的折叠气囊,所述进料内腔与成型内腔之间设置有漏斗和螺纹转动密封安装的限流板,所述成型内腔中转动安装有电机驱动的带有模具的转盘,成型内腔的上端内壁设置有正对转盘上端溢流内腔的切割喷头,所述模具是由上下对称的一对空心的半球状上模板和下模板组成,所述下模板通过左右对称的一对螺栓伸缩安装在上模板的下端,所述上模板的上端固定焊接在溢流内腔中,上模板的的上端弧形外壁设置有正对限流板下端的端口的浇筑口。
优选的,所述胶丸机的上端左侧设置有直角流道,胶丸机的上端与直角流道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上支架,所述直角流道连通折叠气囊和进料内腔,所述上支架的上端竖直向下安装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端部固定安装在折叠气囊的上端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连通直角流道的上端端口,所述胶丸机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立柱,所述折叠气囊的上端滑动套接在立柱上,所述立柱的中间段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压合在折叠气囊的上下端面之间。
优选的,所述进料内腔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密封顶板的铰接转动安装在进料口的上端,密封顶板的上端设置有连通进料内腔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进料内腔之间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成型内腔的右侧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成型内腔的上端内壁中,所述转盘的中间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固定套接在转轴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成型内腔的上端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设置有螺纹转动安装的限流板,所述限流板的上端通过漏斗连通进料内腔,限流板下端内径小于漏斗的下端端口内径,限流板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连通漏斗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上端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溢流内腔,所述上模板的圆弧外壁延伸至溢流内腔中,上模板的上端设置有连通上模板内腔的浇筑口,所述浇筑口的上端正对限流板的下端端口,所述溢流内腔的下端内壁设置有排料流道,溢流内腔的上端设置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四分之一圆弧状的防护弧板。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的上端通过左右对称的一对螺栓固定连接在上模板的下端,所述螺栓的中间段套接有第二弹簧,螺栓的下端螺纹转动安装有限位螺母,所述第二弹簧压合在上模板和下模板相对端面的内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燕,未经沈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58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