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鼠李糖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96762.X 申请日: 2021-06-23
公开(公告)号: CN113648409A 公开(公告)日: 2021-11-16
发明(设计)人: 马中瑞;张化杰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主分类号: A61K39/395 分类号: A61K39/395;A61K9/08;A61K9/06;A61K47/10;A61P31/04;C07K16/44;C12N5/20
代理公司: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代理人: 陈桂玲
地址: 250117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鼠李糖 抗体 制备 预防 治疗 耐药 细菌 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发明涉及L‑鼠李糖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L‑鼠李糖抗体特异性地识别L‑鼠李糖,所述L‑鼠李糖抗体为人源L‑鼠李糖天然抗体或鼠源L‑鼠李糖单克隆抗体;所述耐药细菌特指基因组中含有L‑鼠李糖合成途径的耐药细菌。本发明发现由于相当一部分的耐药细菌的基因组中存在L‑鼠李糖合成途径,使得很多耐药细菌表面多糖结构中有L‑鼠李糖,而L‑鼠李糖抗体可以识别并结合耐药细菌表面的L‑鼠李糖结构,进而对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在内的多种耐药细菌都具有极强的抑制杀伤能力,具有广谱性、杀伤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鼠李糖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耐药细菌是指在长期的抗生素选择之后产生的对相应抗生素有耐受能力的细菌。抗生素的长期、广泛、过度使用,使得部分细菌发生变异成为耐药细菌,这种耐药性既会传给下一代,也会被其它细菌获得。

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共同关注的严峻问题。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手段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痰液培养和/或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使用的种类或剂量。然而对于一些超级耐药细菌,常常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此外,人们针对耐药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期望通过以下方式克服耐药细菌感染:1)直接针对耐药细菌开发新的抗生素,然而细菌耐药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越新的抗生素的研发速度,且抗生素研发难度越来越大。2)克服耐药机制,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例如针对耐药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研究合成酶抑制剂,将酶抑制剂和抗生素联合使用,在克服细菌耐药的同时发挥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但迄今为止,临床可供使用的只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复方应用,其他众多耐药机制尚无法克服。3)抗生素替代产品,如抗菌多肽、噬菌体等,但大多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离临床应用还很遥远。

L-鼠李糖(L-rhamnose,L-Rha),即6-脱氧-L-甘露糖,在自然界中有两条合成途径:rml 途径和gdp途径。其中,rml途径存在于42%细菌、21%古生菌的基因组中,gdp途径存在于部分细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和杆菌属)、植物、真菌、藻类的基因组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耐药细菌的基因组内有L-鼠李糖合成基因,例如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弗氏志贺菌、淋病奈瑟氏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肠道沙门氏菌、艰难梭菌、伤寒沙门氏菌、酿脓链球菌的全部或部分血清型。L-鼠李糖作为抗原决定簇,常参与细菌表面糖抗原的组成,帮助病原菌的鉴别和诊断。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不含有L-鼠李糖的合成途径。相反地,健康人体内天然存在大量的L- 鼠李糖抗体,它是由Gildersleeve JC等人发现的。此后有许多工作利用L-鼠李糖抗体在人体内天然且大量存在的事实来增强抗原(通过连接L-鼠李糖)的免疫原性。例如,连接有L- 鼠李糖的肿瘤抗原被注射入L-鼠李糖抗体小鼠模型后,L-鼠李糖与小鼠体内大量存在的L- 鼠李糖抗体结合,从而增强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抗原的识别和摄取。

尽管有文献报道天然抗体可参与天然免疫,在清除病原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L-鼠李糖抗体天然且大量存在于人体内的意义之一可能是抵御含有L-鼠李糖抗原的细菌的感染。较弱的L-鼠李糖天然抗体水平可能无法给人提供有效的抵御这部分细菌侵袭的能力。因此,为 L-鼠李糖天然抗体水平低下的人群提高L-鼠李糖抗体水平,可以起到广谱的抗耐药细菌感染的预防和/或治疗作用。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新作用机制和/或新化学结构的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具有极其重要与深远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L-鼠李糖抗体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

术语说明:

室温: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一般是指25±2℃。

NHS:N-羟基琥珀酰亚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67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