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8427.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文;季袁清;胡杰;秦被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计静静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板材 成型 方法 | ||
1.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以在呈片状的所述板材件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工位置的定位;
采用上模、下模相对移动无缝挤压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部,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部一体成型;所述上模具有朝向该下模的成型腔体,所述下模具有与成型腔体相适配的凸起,先通过下模朝向上模移动,在挤压的过程所述成型腔体与所述凸起之间形成有成型间隙,使得板材件弯曲变形;再利用定位点对板材件的定位,结合金属的流动性能够有效成型出一个第一工作部和两个第二工作部;
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以使得部分所述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外壁在折弯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上模抵接,以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三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外壁越过水平面后向上折弯预设角度以与所述上模抵接,所述预设角度在3-5°之间;所述下模具有两个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运动部,所述运动部的上端面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略低于所述上模的下端面,两个所述运动部相背移动,能够分别对两个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所述上模利用机械限位的作用和反作用力原理,使得所述上模的内侧壁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在两个所述运动部持续向外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运动部的上端面挤压板材件的待加工部逐渐与所述上模的下端面贴合,从而使得部分所述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
所述第三工作部包括一体成型的预留部和基本部,部分的所述基本部的边缘具有两个凸起点,两个所述凸起点之间具有待成型凹陷点,所述预留部位于所述凸起点和凹陷点的外侧,所述预留部具有呈流线形的边缘;
对所述预留部进行裁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中,还包括在呈片状的所述板材件上形成定位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采用上模、下模相对移动无缝挤压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中,还包括通过所述上模的定位件穿设过所述定位孔后插入所述下模中,以实现所述第一工作部在成型过程中的定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中,包括所述上模的内侧壁能够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进行无缝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中,包括所述下模的移动部在水平面内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内侧壁抵接后向外移动,且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表面能够与折弯后的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下表面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对所述预留部进行裁切并去除”中,还包括对所述基本部进行修边,以去除多余的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4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