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98427.3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文;季袁清;胡杰;秦被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计静静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板材 成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采用上下模相对移动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部;对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对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以使得部分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所述第三工作部包括一体成型的预留部和基本部,部分的基本部的边缘具有两个凸起点,两个所述凸起点之间具有待成型凹陷点,所述预留部位于所述凸起点和凹陷点的外侧;对所述预留部进行裁切。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在裁切工艺中采用预留部的设计方式、结合模具成型方法,能够避免折弯部分出现变形现象的同时,缩短成型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成型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发明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安装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板材件的整体成型是目前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应用的成型工艺。对于板材件的整体成型主要采用机加工、拉延成型等方式,模具成型的方式应用较少,主要因为工序难度较大。
其中为了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料件的排废率,模具成型的方式更适用。由于料件形状的要求各异,在模具成型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折边工艺、在配合修边整形工艺共同完成料件的整体成型。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料件边缘部具有曲线、波浪等形状的要求时,由于料件的料件边缘部具有凹点,传统过程中的裁切、折边等工艺会因为冲切的方向、应力集中等问题,使得折弯的部分出现变形,造成料件的合格率降低,甚至直接造成料件的报废。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其在裁切工艺中采用预留部的设计方式、结合模具成型方法,能够避免折弯部分出现变形现象的同时,缩短成型周期。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板材件的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以在呈片状的所述板材件上形成至少一个加工位置的定位;
采用上下模相对移动无缝挤压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工作部,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工作部一体成型;
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下侧内部施加向外的水平力,以使得部分所述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
所述第三工作部包括一体成型的预留部和基本部,部分的所述基本部的边缘具有两个凸起点,两个所述凸起点之间具有待成型凹陷点,所述预留部位于所述凸起点和凹陷点的外侧,所述预留部具有呈流线形的边缘;
对所述预留部进行裁切。
进一步地,在步骤“对呈片状的板材件进行落料冲孔”中,还包括在呈片状的所述板材件上形成定位孔。
进一步地,在步骤“采用上下模相对移动无缝挤压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工作部”中,还包括通过所述上模的定位件穿设过所述定位孔后插入所述下模中,以实现所述第一工作部在成型过程中的定位。
进一步地,在步骤“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施加向内的抵接力”中,包括所述上模的内侧壁能够对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上侧外部进行无缝抵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使得部分所述第二工作部向外折弯形成第三工作部”中,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外壁在折弯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上模抵接,以形成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三工作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达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4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