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98874.9 | 申请日: | 2021-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07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章睿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德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9/14 | 分类号: | F25B9/1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李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内湖区民***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体表 空气 致冷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一所在环境的空气经压缩后形成一压缩空气,再以输送管道输送该压缩空气,并在输送过程中对该压缩空气施以散热减温作业,随后将该已减温的压缩空气,持续在输送管道中进行自行膨胀降压降温,并使该压缩空气被输送至一终端膨胀喷散位置,再将该压缩空气直接朝使用者体表喷散,以喷散该体表的热空气层,并进行压缩空气的最终膨胀吸热降温程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在环境的空气在进行压缩之前及压缩之后两者的至少其一增加一空气过滤程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空气经压缩后形成一较高温的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在输送管道中,将较高温度的热能传递给输送管道,并通过输送管道对外传递热能,让该压缩空气减温,且同时在输送管道外对输送管道进行外加的热交换散热作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所在环境的常温空气在受压缩而形成压缩空气时,利用该空气在受压缩时自然产生的高温,以达到足以对该空气进行有害人体的微细物的高温灭除减量作业。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终端膨胀喷散位置提供给使用者呼吸之用。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压缩空气进行散热减温及自行膨胀降压降温的作业过程的至少其中一个是以无阻断式通路输送该压缩空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无阻断式通路输送该压缩空气的过程中,是利用输送空气管道的孔道大小及长短,控制该压缩空气在输送管道中膨胀扩散及降温的速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实施的步骤为:
压缩空气的步骤(A):将所在环境的空气压缩成一压缩空气,使其能在常态环境中产生自我膨胀的物理特性;
对压缩后的空气在输送中进行散热减温的步骤(B):该压缩空气在输送管道中进行输送,并在输送过程中对该压缩空气施以散热减温作业,使压缩空气减温;
该已减温的压缩空气持续在输送管道中进行自行膨胀降压降温的步骤(C):该已减温的压缩空气持续在输送管道中进行输送,使该压缩空气可以在输送过程中持续自行膨胀降压降温;
该已自行膨胀降压降温的压缩空气,朝使用者的体表喷散及进行最终膨胀吸热的步骤(D):该在步骤(C)中已自行膨胀降压降温的压缩空气,直接朝使用者的体表喷散,以喷散体表附近的热空气层,且在该喷散过程中让压缩空气进行最终的膨胀吸热作用而对该体表附近进行降温,形成双重致冷的效果。
9.一种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携式空气压缩及散热机组、可携式电源供应装置及压缩空气输送及终端膨胀喷散装置,其中的可携式空气压缩及散热机组与该压缩空气输送及终端膨胀喷散装置相连接,通过该压缩空气输送及终端膨胀喷散装置,连接空气通路到接近使用者的体表位置;
该可携式空气压缩及散热机组是由机壳、空气压缩单元、空气散热通路组及动力单元所形成,且该可携式电源供应装置能够供电给该动力单元,使该动力单元运转后能够带动该空气压缩单元,将所在环境的空气压缩后输入该空气散热通路组,对该压缩空气进行散热降温后,再经由该压缩空气输送及终端膨胀喷散装置输送到使用者的体表位置,进行喷散及终端膨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携式体表空气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空气散热通路组处组合一外加热交换散热单元,以提高该空气散热通路组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德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德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9887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