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反压土与预应力钢支撑结合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1678.2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6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倪瑾瑾;杨健;马川;万福源;孟珊;张满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郑广建;王永新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反压土 预应力 支撑 结合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反压土与预应力钢支撑结合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反力梁与地下室主体结构一同施工,腰梁随着反压土开挖逐层制作;
S2,使用全站仪确定钢支撑安装位置,将钢支撑通过挂板安装于反力梁与腰梁之间;
S3,检查钢支撑各节点的连接情况,判定是否符合预应力施加的要求,若符合要求,则采用多点同步加载预应力;
S4,当钢支撑安装并施加预应力完毕后,挖除反压土至下一层钢支撑对应腰梁底部的标高位置;
S5,按照步骤S1至S4的步骤,沿基坑的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层安装钢支撑及挖除反压土至地下室底层;
S6,当地下室底层结构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外墙防水及防护施工,地下室外墙部分防水卷材需绕至挡墙侧壁铺贴;
S7,对地下室外墙与支护桩之间采用泡沫混凝土回填,地下室梁板与支护桩之间采用素混凝土回填,待回填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由下至上拆除地下室对应层的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在钢支撑配置活络头的一端施加轴向力的预应力,所述活络头的两侧安装千斤顶;在千斤顶施加轴向力时使用吊车将钢支撑吊起,以保证钢支撑与活络头端部的中心连线垂直于支撑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预应力分级、对称施加,第一级预应力为设计应力的30%,第二级预应力是设计应力的40%,第三级预应力是设计应力的30%;待轴向力达到设计应力值并稳定后,再次检查钢支撑各连接点的情况,视需对连接点进行加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挖除反压土时,实时监测钢支撑的轴向力,视需调整钢支撑的轴向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在挖除反压土时,提高地下室外墙及梁板混凝土等级,以保证钢支撑拆除的安全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地下室梁板与支护桩之间采用C20混凝土回填,以减少回填作业对地下室外墙的侧向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沿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分批次拆除设置在反力梁与腰梁之间的钢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钢支撑拆除过程中,监测反力梁及腰梁的位移;拆除第一批次钢支撑后,连续观测基坑变形一周;待基坑变形稳定后,再进行下一批次钢支撑的拆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反力梁的外侧还配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牛腿结构,采用后置螺栓的方式将所述挂板设置于反力梁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与活络头端部的中心连线相对于支撑面的垂直度部大于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167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