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悬架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2575.8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潘迪;彭大祥;陈磊;王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B60G13/00;B62D21/09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架 系统 车辆 | ||
1.一种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节(20);
上控制臂(30),连接所述转向节(20)与车身;
副车架总成(10),呈口字型结构,包括左纵梁(11)、右纵梁(12)以及与所述左纵梁(11)和右纵梁(12)焊接连接的前横梁(13)和后横梁(14);所述前横梁(13)与所述左纵梁(11)及所述右纵梁(12)之间均形成有第一焊缝(15),两个所述第一焊缝(15)相对于所述副车架总成(10)的中轴线呈对称分布,且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焊缝(15)与竖直平面呈夹角设置;
第一下控制臂(40)和第二下控制臂(50),所述第一下控制臂(40)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总成(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20)通过球头销相连,所述第二下控制臂(50)的一端与所述副车架总成(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20)也通过球头销相连;所述第一下控制臂(40)和所述第二下控制臂(50)的轴线交点为虚拟主销下点,所述虚拟主销下点低于所述副车架总成(10);
前滑柱总成(60),包括减震器(61),所述减震器(61)连接车身和所述第二下控制臂(50);
所述转向节(20)上设置安装孔(21),所述安装孔(21)包括依次设置的球形分孔(211)和柱形分孔(212);所述安装孔(21)内设置钢套(22),所述球头销插设于所述钢套(22)内;
所述钢套(22)包括依次连接的球形部(221)和筒形部(222),所述球头销插入时,所述球形部(221)的球状外壁与所述球形分孔(211)的球状内壁相贴合,所述筒形部(222)的柱状外壁与所述柱形分孔(212)的柱状内壁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缝(15)与竖直平面的夹角呈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部(221)的外壁与所述筒形部(222)的外壁之间圆滑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14)与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焊缝(16),所述第二焊缝(16)也为矩形结构,且所述第二焊缝(16)与竖直平面相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车架总成(10)还包括左加强板(17)和右加强板(18),所述左加强板(17)和所述右加强板(18)分别设于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的后侧,并均与车身纵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30)、所述第一下控制臂(40)、所述第二下控制臂(50)和所述转向节(20)均采用锻铝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左纵梁(11)和所述右纵梁(12)均为空心的铝制铸件,所述前横梁(13)和后横梁(14)均为铝型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控制臂(40)在与所述副车架总成(10)的连接处设置第一衬套(102),所述第二下控制臂(50)在与所述副车架总成(10)的连接处设置第二衬套(103);所述第一衬套(102)为液压衬套;所述第二衬套(103)为橡胶衬套。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悬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25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舱顶灯安装支架及舱顶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