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及轨道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07713.1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吕晓俊;龚振;王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B61D17/08;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车辆 车体 | ||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的车体及轨道车辆,其中,轨道车辆的车体包括车顶、底架以及设于车顶和底架之间的侧墙;侧墙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侧墙和下侧墙,上侧墙和下侧墙之间连接有弧形连接段,上侧墙向内倾斜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7°,下侧墙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4°,弧形连接段处的最大宽度为2800mm‑3090mm;底架的宽度为2800mm‑3000mm,车顶至轨面的高度为3470mm‑3500mm。车体的轮廓形状一致性高,并能简化车体的加工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城轨车辆的轮廓随着车体的轮廓在每个项目中差异型较大,例如,车体结构性能虽然都能满足标准及合同的要求,但其具体的结构形式各异,主要结构参数不尽相同,其中车体材质、车下设备吊装方式、枕梁下表面及底架边梁下表面距轨面高度、车体重量、刚度性能以及车体否采用等截面等因素,都关系到车体主结构形式,也直接影响车辆外轮廓的形式。而轨道车辆的外轮廓不同,则会导致车辆的动态包络线、车体与车门、车窗、内装、空调等的接口不同,从而导致车辆多种多样,备品备件繁多。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使得车体的轮廓形状一致性高,并能简化车体的加工制造工艺,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及轨道车辆,能够使得车体的轮廓形状一致性高,并能简化车体的加工制造工艺,降低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的车体,其包括车顶、底架以及设于车顶和底架之间的侧墙;所述侧墙包括由上至下设置的上侧墙和下侧墙,所述上侧墙和所述下侧墙之间连接有弧形连接段,所述上侧墙向内倾斜并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7°,所述下侧墙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4°,所述弧形连接段处的最大宽度为2800mm-3090mm;所述底架的宽度为2800mm-3000mm,所述车顶至轨面的高度为3470mm-3500mm。
上侧墙向内倾斜是指向车体内倾斜,下侧墙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也可以是底部向内倾斜设置均可。当下侧墙沿竖直方向设置时,车体相当于侧墙的中部(弧形连接段)向外凸出的鼓形结构,当下侧墙的底部向内倾斜设置时,车体相当于梯形结构。无论是鼓形结构还是梯形结构,该车体的中部位置都相对较大,使得车体内部相应的位置空间也较大,车内乘客坐于座椅上后,腰部位置车厢有一个向外的弧度,增大空间能够提高乘客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将上侧墙向内倾斜设置,并且倾斜角度(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7°,即侧墙的上部位置向车厢内收,以减小侧墙向外鼓起的范围,降低加工制造难度,若该上侧墙的倾斜角度过大,则侧墙的中部位置向外凸出太多,造成空间浪费,若该上侧墙的倾斜角度过小,则可能影响乘客的舒适性,而将上侧墙的倾斜角度设置在5°~7°(如5.5°、6°、6.5°均可)范围内时,可保证车厢内乘客舒适性的同时,降低侧墙的加工难度,进而降低成本。
而侧墙的下部位置(下侧墙)可以是向内倾斜的,以进一步减小侧墙向外鼓起的范围,降低加工制造难度,该倾斜角度也不宜过大,将下侧墙的倾斜角度设置为0°~4°时,能够在保证舒适性以及降低加工制造难度的同时,避免空间浪费。
可选地,所述弧形连接段的曲率半径为800mm-1200mm。
可选地,所述弧形连接段处的最大宽度为2800mm-2890mm或3000mm-3090mm。
可选地,所述底架的地板的上端面距离所述轨面的高度为1100mm-1130mm;所述底架的枕梁下表面距离所述轨面的高度为870mm-895mm。
可选地,所述车体为不锈钢车体,所述不锈钢车体包括若干组装模块,各所述组装模块通过焊接固定或螺纹固定,并在所述车体的侧壁内形成多个型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77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