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08877.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9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荣;邱善樟;吴忠棉;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23/14;C08L91/00;C08K9/02;C08K9/04;C08K7/14;C09J4/06;C09J4/02;D06M11/80;B29D23/00;B32B27/32;B32B27/20;B32B17/02;B32B1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梁剑 |
地址: | 201707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丙烯 玻纤网 复合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管、玻璃纤维网、外层管;所述玻璃纤维与内层管、外层管之间通过热熔胶粘结;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均为聚丙烯塑料,所述聚丙烯塑料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聚丙烯100~110份、丙烯‑辛烯共聚物15~20份、短切玻璃纤维12~16份、紫苏籽油22~32份。有益效果:(1)将紫苏籽油预处理:得到脂肪酸溶液A增强玻璃纤维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增加界面粘性;脂肪酸溶液B增强短切纤维的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相容性和抗氧化性;(2)利用玻璃纤维网中无定型二氧化硅,表面催化生长氮化硼纳米管,增强贯穿平面导热率,增强玻璃纤维网与聚合物的嵌合性,增强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相较于传统的金属类管道,聚丙烯管由于其重量轻、耐腐蚀、低成本、安装运输方便等优异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众多领域中替代了传统的金属管的应用。但由于其热变形温度低、强度低,使得其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限制。通常,会使用玻璃纤维来增强聚丙烯的强度得到复合管,但其与聚合物之间相容性差,分散性不佳,界面强度低,反而会使得力学性能下降;且玻璃纤维长作用于层间,无法贯穿平面,使得耐热性较低。此外,通常都会另外加入抗氧化剂来提高聚丙烯的抗老化性,仅起到抗氧化的作用,极少用来修饰玻璃纤维,增强玻璃纤维的分散性。
因此,综上所述,解决上述问题,制备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好、抗老化性能高的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所述复合管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内层管、玻璃纤维网、外层管;所述玻璃纤维网与内层管、外层管之间通过热熔胶粘结;所述外层管和内层管均为聚丙烯塑料,所述聚丙烯塑料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聚丙烯100~110份、丙烯-辛烯共聚物15~20份、短切玻璃纤维12~16份、紫苏籽油22~32份。
较为优化地,所述热熔胶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马来酸杆接枝的聚丙烯35~50份、丙烯-辛烯共聚物15~20份、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10份。
较为优化地,所述玻璃纤维网为高硅氧玻璃纤维网;所述玻璃纤维网表面生长有氮化硼纳米管。
较为优化地,一种聚丙烯玻纤网复合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紫苏籽油预处理:(1)将紫苏籽油与乙醇混合,超声反应,得到脂肪酸酯溶液A;(2)将迷迭香叶碾碎,置于紫苏籽油中萃取,液固分离,将萃取液与乙醇混合,超声反应,得到脂肪酸酯溶液B;
S2:玻璃纤维网预处理:将含硼前体气相沉积在玻璃纤维网上,置于真空高温中,热处理,得到氮化硼纳米管/玻璃纤维网;将其浸渍在水中,辐照;转移至脂肪酸酯溶液A中,浸渍,振荡反应,干燥,得到玻璃纤维网A;
S3:聚丙烯塑料的预备:(1)将短切玻璃纤维置于浓硫酸-双氧水中处理,得到短切玻璃纤维A;将其置于脂肪酸酯溶液B中,超声,冻干,得到短切纤维复合物;(2)将聚丙烯和丙烯-辛烯共聚物熔融共混,加入短切纤维复合物,趁热均质化,得到聚丙烯塑料的预浸料,作为内层管料和外层管料;
S4:热熔胶的预备:将马来酸杆接枝的聚丙烯、丙烯-辛烯共聚物、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熔融共混,得到热熔胶;
S5:将内层管料,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得到内层管;以其为模型设置在模具中,将热熔胶通过挤出机涂覆在内层管外壁;将玻璃纤维网A浸过热熔胶包裹在内层管外壁,与热熔胶相连,再通过挤出机涂覆一层热熔胶在玻璃纤维网A上;辐照得到初管;将外层管料导入挤出机中,与初管外壁熔融复合,得到复合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金塑企业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08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