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0707.1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7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蔡猛;刘旺;梁彪;文华庆;朱明;吴国丽;姬美玲;钱俊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88;B65H16/06;B65H16/10;B65H20/06;B65H20/2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丝 网目 缺陷 自动检测 | ||
一种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其包括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X向移动平台、Y向移动平台、Z向移动平台、工业相机、相机连接板、位置传感器和PLC;本发明提供的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传感器和PLC,实现自动检测并保存采集数据,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具有实际推广价值。本发明采用特别设计的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自动输送平台、检测平台,利用PLC和传感器,使经过本发明检测线的待检测铁丝网的目数及存在的全部缺陷一次性测出,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高,可靠性强,宜于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量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
背景技术
铁丝网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防护装置,其关键参数是铁丝网的目数,而且铁丝网生产出来后的质量是否合格也会影响企业的相关利益。
目前我国大多数铁丝网生产企业对于目数的检测方式为人工检测,且部分企业也只采用抽查的形式,对于铁丝网的生产质量也是如此,显然这样的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存在人为误差。因此提高生产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制造更高质量的产品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铁丝网目数及缺陷自动检测线包括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X向移动平台、Y向移动平台、Z向移动平台、工业相机、相机连接板、位置传感器和PLC;其中,所述的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的下端设置在地面上;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的下端设置在位于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后方的地面上,并且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和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的纵向中心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X向移动平台为框架式结构,下端设置在位于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两侧的地面上,上部位于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的上方;Y向移动平台水平设置,两端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在X向移动平台的上端两侧部位;Z向移动平台垂直设置,上部以能够左右移动的方式安装在Y向移动平台上;相机连接板的背面以能够上下移动的方式安装在Z向移动平台上,下部安装工业相机,并且工业相机的镜头朝下;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安装在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的后端两侧部位;PLC分别与位置传感器、工业相机以及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铁丝网自动输送平台、X向移动平台、Y向移动平台、Z向移动平台上的电控部件电连接。
所述自动展开铁丝网平台包括导向块、支撑底座、铁丝网支撑板、夹紧装置输送模块、夹紧装置驱动模块和夹紧装置;其中,铁丝网支撑板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面中部;两个导向块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面后端两侧部位;
两个夹紧装置输送模块对称安装在支撑底座的两侧顶面上,每个夹紧装置输送模块包括第一底板、第一丝杠连接块、第一丝杠、两根第一导轨、第一联轴器、第一电机支架及第一电机;第一底板水平设置,底面固定在支撑底座一侧顶面上;第一电机通过第一电机支架安装在第一底板的外端;第一丝杠沿左右方向设置在第一底板的顶面中部,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连接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上,另一端通过第一丝杠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底板的内端顶面中部;两根第一导轨以与第一丝杠平行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的顶面上位于第一丝杠两侧的部位;
每个夹紧装置输送模块上分别安装一个夹紧装置驱动模块,每个夹紧装置驱动模块包括丝杠螺母、滑块、夹紧装置主轴、夹紧装置底座、第二联轴器、第二电机支架和第二电机;夹紧装置底座为由横板和竖板构成的L形结构,其中横板的底面两侧部位分别安装有与夹紧装置输送模块上第一导轨相配合的滑块,横板的底面中部安装有与夹紧装置输送模块上第一丝杠相配合的丝杠螺母;第二电机通过第二电机支架安装在横板的顶面上;夹紧装置主轴水平设置,外端贯穿竖板后通过第二联轴器连接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每根夹紧装置主轴的内端分别连接一个夹紧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7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热底座及升降火锅
- 下一篇:一种天然橡胶胶乳的凝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