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西洋参内生菌发酵制备溶栓酶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1613.6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6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大恒;郭敏;谷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12N9/56;C12R1/1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西洋参 内生菌 发酵 制备 溶栓酶 方法 | ||
本发明从西洋参中分离出一株产溶栓酶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CG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邮编:430072,保藏日期为2020年6月1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0225)。菌株CG1的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温度32℃、时间37h、转速187r/min,在此发酵条件下,溶栓酶活力最大可达917.35IU/mL。纯化后的溶栓酶在3‑12pH范围内均具有活性,30‑45℃温度范围内稳定性良好,最适温度在40‑45℃,最适pH在7.5左右;Mn2+、Mg2+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是一种金属丝氨酸蛋白酶。该酶活性高,作用方式为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不能激活溶栓酶原间接溶解纤维蛋白,可有效避免由溶栓酶原激活剂引起的出血和溶栓亢进等副作用,为溶栓物质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和药源物质,并为西洋参内生菌功能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溶栓酶发酵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西洋参内生菌——枯草芽孢杆菌CG1(Bacillussubtilis CG1)发酵制备溶栓酶的方法。
背景技术
血栓性疾病是因为血液中纤维蛋白的不断堆积所造成的血管腔狭窄与闭塞,使体内出现缺血和梗塞而引发的功能障碍疾病,具有多发性,隐匿性,其致死率及其复发率极高。近年来,微生物源溶栓酶因其在血栓治疗中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植物内生菌是一类特殊而重要的微生物,可产生大量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代谢产物,可作为抗菌、降糖、抗癌和免疫抑制药物的良好来源,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是名贵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涉及抗肿瘤、抗血糖、抗血栓、免疫调节、调节神经、抗氧化、抗疲劳等方面,其内生菌资源丰富,定植在健康西洋参组织中,但目前研究较少,且有关西洋参内生菌来源的溶栓酶研究未见报道。
本发明从西洋参中分离出一株高产溶栓酶的菌株,通过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发酵工艺优化,并对其所产溶栓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研究,发现该菌株发酵所产溶栓酶活力高,对酸、碱、热稳定性好,最适温度和pH与人体的生理条件接近,可以适应人体的温度环境和胃酸环境,适合开发成口服溶栓药物;Mn2+、 Mg2+对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是一种金属丝氨酸蛋白酶。该酶的作用方式为直接溶解纤维蛋白,不能激活溶栓酶原间接溶解纤维蛋白,可有效避免由溶栓酶原激活剂引起的出血和溶栓亢进等副作用,这是该酶相对于临床上使用的溶栓酶原激活剂的一个特殊优势,有作为功能性食品或临床溶栓剂开发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西洋参中分离出一株产溶栓酶的菌株——枯草芽孢杆菌 CG1(Bacillussubtilis CG1)及其在溶栓酶发酵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1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磨球热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凝灰岩碎石湿法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