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9011.5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5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银斌;张兴国;陈贵全;胡显阳;杨勇攀;李创彬;曾少辉;陈永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2 | 分类号: | F27D1/02;F27D1/16;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菲 |
地址: | 5121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灰 窑顶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扇形状的多个第一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厚度为170-230mm,顶部弧长为600-650mm,底部弧长为1300-1400mm,重量大于550kg且不大于650kg;
获得至少两组预制组块,每组预制组块包括两个扇形状的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二预制块与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厚度、顶部弧长、底部弧长均相同,所述第二预制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制块的重量且不小于550kg,两个所述第二预制块相邻的一侧边均开设有构成排烟口的半径为280-320mm的半圆孔;
将所述多个第一预制块、所述预制组块分别吊装至中心烟囱的周向且低于中心烟囱的加料口,使所述多个第一预制块、所述预制组块在气烧石灰竖窑的窑体的顶端拼接并形成围设在中心烟囱周向的锥台结构,且每组预制组块的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圆形的所述排烟口,然后采用钢带围扎箍紧,在采用钢带围扎箍紧后,在所述排烟口内安装耐热钢管;
封堵所述中心烟囱伸出所述锥台结构且高于所述加料口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多个第一预制块、所述预制组块拼接形成围设在中心烟囱周向的锥台结构的步骤包括:使所述排烟口沿所述中心烟囱的轴线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的数量为四个,所述预制组块的数量为两组,将所述多个第一预制块、所述预制组块分别吊装至中心烟囱的周向的步骤包括:按照两个所述第一预制块、一所述预制组块、两个所述第一预制块、一所述预制组块的方式依次吊装并围设在所述中心烟囱的周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所述第二预制块均由以下方法制得:
将原料混合,浇注振动成型后室温养护,然后在100-150°烘烤20-28h所得;
其中,所述原料包括:混合物料、减水剂以及水,所述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所述混合物料的0.10~0.25wt%,所述水的添加量为所述混合物料 的5.0~6.5wt%;
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合物料包括75~90wt%的高铝矾土熟料,3~15wt%的蓝晶石细粉,1~10wt%的氧化铝微粉,0~10wt%的铝酸盐水泥,以及1~5wt%的硅铝凝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对所述第一预制块、所述第二预制块预埋吊装件,其中,所述吊装件沿顶部弧长与底部弧长的中心连线对称设置,所述吊装件位于所述中心连线的长度的2/3处且偏置于靠近顶部弧长的一端。
6.一种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包括中心烟囱和锥台结构,所述中心烟囱设有加料口以及用于封闭加料口的料门,所述加料口位于所述锥台结构外,所述中心烟囱伸出所述锥台结构的一端的端部被封闭,所述锥台结构设置在气烧石灰竖窑的窑体的顶端并围设于中心烟囱,所述锥台结构设有用于输出烟气的至少两个排烟口;
所述锥台结构由多个扇形状的第一预制块和至少两组预制组块拼接所得,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厚度为170-230mm,顶部弧长为600-650mm,底部弧长为1300-1400mm,重量大于550kg且不大于650kg;
所述预制组块包括两个扇形状的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二预制块与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厚度、顶部弧长、底部弧长均相同,所述第二预制块的重量小于所述第一预制块的重量且不小于550kg,两个所述第二预制块相邻的一侧边均开设有构成所述排烟口的半径为280-320mm的半圆孔,每组预制组块的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圆形的所述排烟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排烟口沿所述锥台结构的周向等距间接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排烟口沿中心烟囱的轴线对称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烧石灰竖窑窑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所述第二预制块均设有吊装件,其中,所述吊装件沿所述顶部弧长与所述底部弧长的中心连线对称设置,所述吊装件位于所述中心连线的长度的2/3处且偏置于靠近所述顶部弧长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901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