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冲击划痕预测精度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20246.6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韩庆艳;王彬;胡文治;黄海浪;周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B21D22/20;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梅辰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冲击 划痕 预测 精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划痕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提高冲击划痕预测精度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采集冲击参数以及划痕情况,模拟分析获得模拟参数,根据冲击参数、划痕情况和模拟参数构建冲击数据库;获得产生冲击划痕的影响因素;构建冲击参数、模拟参数与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设定影响因素的冲击划痕评价条件;获得对应的模拟参数,根据模拟参数、设计冲击参数计算得到待预测的零部件的影响参数,将计算的待预测零部件的影响参数与冲击划痕评价条件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预测该零部件的冲击划痕情况。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极为简单,能够大幅度提高预测精度,为后续的零部件冲压生产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冲压划痕评价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提高冲击划痕预测精度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
背景技术
冲击线是成形过程中随冲击、受力突变等现象产生于成形件侧壁的线状凸凹,是板料在压料圈与凹模闭合后,受凸模作用成形时,板料流经凹模口圆角,由摩擦及材料硬化,形成的线状凸凹痕迹。拉延成形时,上模下行压合到压料面,成形开始前压边圈与凹模将板料压紧,然后随着成形的开始,板料流入。板料由压紧状态的静摩擦到开始流动的动摩擦,在凹模圆角处材料拉伸变薄并伴随加工硬化,产生冲击线。随着拉延的进行,最终留在侧面或产品上,其核心特点为线状凸凹。对冲击线的原因分析可知,想完全避免冲击线是几乎不可能的。但在模具设计阶段可提前预见,并采取相应对策,使其尽量留在产品外观面以外或降低其对表面的伤害程度。
于外板件和内板件外露面来说,冲击痕迹是否对外观造成影响是严重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因素,影响产品交付。目前冲击痕迹判定是通过模拟软件中凹模口冲击划痕线来实现的,此种评判方法只能判断出是否有冲击,而冲击的程度是否最终对产品外观造成影响无法判定,很容易造成严重冲击痕让步通过或冲击痕过检出现象。
目前以凹模口冲击划痕线skid lines作为评判冲击线的标准,只要板料经过凹模口圆角则判定为存在冲击线。现有评判标准只能评判冲击的大小,无法对冲击痕程度进行准确判定,没有合适的评判法则在设计初期对冲击发生的程度进行准确的CAE评价;评价结果(区域、程度)不能量化;没有积累冲击外观缺陷的经验、标准、流程等。现有凹模口冲击划痕线skid lines可以检测冲击是否发生,但对冲击痕程度无法判断,导致若让步通过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产生无法掩盖的冲击痕,影响外观质量,甚至零件报废;若采取方案解决冲击痕,会引起其他缺陷的产生,而实际原产品喷漆后不会产生明显的冲击线,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产品设变,对于某些外板件,为解决冲击痕导致产品刚性不足等更严重的问题使模具大改或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高冲击划痕预测精度的预测方法及预测系统,本发明可以根据设计冲压参数准确预测出现冲击划痕的情况,为实际生产提供良好的指导意义,相较于传统的模拟分析,本发明的预测方法更为准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冲击划痕预测精度的预测方法,采集生产线上主要零部件的冲击参数以及划痕情况,基于冲击参数进行模拟分析获得模拟参数,根据冲击参数、划痕情况和模拟参数构建该生产线的冲击数据库;对产生冲击划痕进行理论分析,获得产生冲击划痕的影响因素;对冲击数据库进行分析,构建冲击参数、模拟参数与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结合冲击数据库中的划痕情况,设定影响因素的冲击划痕评价条件;依据待预测的零部件的设计冲击参数进行模拟分析,获得对应的模拟参数,根据模拟参数、设计冲击参数计算得到待预测的零部件的影响参数,将计算的待预测零部件的影响参数与冲击划痕评价条件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结果预测该零部件的冲击划痕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参数包括板件弯折的圆角半径、板件减薄量、板件与模具接触压力、板件料厚、板件材料参数、YP、TS、EL和r值。
进一步的所述划痕情况包括出现划痕和没有出现划痕,出现划痕时划痕情况还包括冲击划痕区域的量化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模拟参数包括SkidMarks值和冲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02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膜的分片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耕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