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及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4797.8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潘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F01P7/1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冼俊鹏;莫成龙 |
地址: | 537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温度 控制 方法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传统中冷器难以控制中冷后气体温度的问题。该方法是从中冷后进气管取气到节温器中;当进入节温器内的气体为低温气体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水通道,使冷却水无法进入中冷器内,中冷器失去对气体的冷却作用;当进入节温器内的气体为高温气体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水通道,使冷却水进入中冷器内,中冷器加快对气体冷却,从而实现控制中冷后的气体温度趋于稳定,避免中冷后产生冷凝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结构,可实现对冷却水流量的精确控制,便于安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及结构。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使用中过程中,为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密度,需要增加进气量,为此高增压中冷发动机被越来越广泛运用。中冷发动机的中冷器散热面积是固定的,理论的冷却能力也基本固定,中冷后的气流温度主要受冷却水流量、温度、进气温度、进气流量的影响。增压空气在中冷前温度可达到200~300℃,当中冷后温度冷低于环境露点温度,就会开始析出冷凝水。空气湿度越高、中冷后温度低于露点温度越多,冷凝水产生越多。如果中冷后温度过低,冷凝水过多就会产生积累,轻则进入燃烧室、曲轴箱油底壳,导致机油变稀,润滑能力下降,运动副早磨、生锈腐蚀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在压缩行程时完全充满燃烧室,导致活塞、连杆直接损坏。如果中冷后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进气膨胀,导致实际的进气质量流量降低。目前,对于中冷气体温度的控制,通常是根据中冷后冷却水温来调节冷却水流量的方式进行调节,温度控制过程不稳定,无法满足不同的工作环境需求,因此,亟需研发设计一种新型的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及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以中冷后气体温度闭环控制进入中冷器的冷却水流量,进而自适应各种工况环境条件,控制中冷后气体的温度趋于稳定,避免中冷后产生冷凝水。
其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结构,可实现对冷却水流量的精确控制,便于安装使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是这样的:
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该方法是从中冷后进气管取气到节温器中;
当进入节温器内的气体为低温气体时,节温器关闭冷却水通道,使冷却水无法进入中冷器内,中冷器失去对气体的冷却作用;
当进入节温器内的气体为高温气体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水通道,使冷却水进入中冷器内,中冷器加快对气体冷却。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该方法中,从中冷后进气管取出的气体,是通过节温器后再回流至中冷后进气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中冷后进气管的取气口截面积小于所述的中冷后进气管的回气口截面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二是这样的: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结构,包括中冷器和节温器,所述的节温器上设有旁通接口、出水接口和加水管,所述的中冷器连接有中冷后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的进气口通过第一软管与中冷后进气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节温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软管与中冷后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中冷器的排水口与旁通接口连通,所述中冷器的进水口与出水接口连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节温器内设有出水腔、旁通腔和气流通道,所述的出气口与进气口通过气流通道连通,所述的旁通腔通过旁通接口与排水口连接,所述的加水管与旁通腔连通,所述的出水腔通过出水接口与进水口连接,所述的加水管与冷却水储存箱连接,所述的旁通腔与出水腔之间设有控流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流组件包括膨胀节、阀座和导流罩,所述膨胀节的一端活动插接在阀座内,所述膨胀节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出气口、进气口中,所述的膨胀节与导流罩连接,所述的导流罩与阀座之间设有套接于膨胀节的弹簧,所述的弹簧两端分别与导流罩、阀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4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管拼装焊接方法及节间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组角机上便于调节的挤刀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