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燃叉车自诊断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5493.3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1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曾亿圣;高文倩;李少波;王平;王月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B66F9/075;B66F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吴娜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 叉车 诊断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叉车自诊断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B,蓄电池B分别向发动机控制器ECU、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自诊断智能仪表、方向档位单元、指尖操作单元供电,发动机控制器ECU、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自诊断智能仪表、方向档位单元、指尖操作单元之间通过CAN总线通讯。本发明的发动机控制器ECU与自诊断智能仪表可以轻松判别总线连接顺畅与否,即使现场人员即使不熟悉总线,也可以轻松解决问题;现场人员通过自诊断智能仪表中的方向开关自诊断图表可以直接判别方向开关正确连接或故障点,无需维修工具进行检测,减少维修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叉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燃叉车自诊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内燃叉车工业的发展和排放升级,叉车上应用的电器元件也随之增多,控制日益复杂,各电控单元之间需要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同时客户对车辆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提出新的需求,传统连接大多采用点对点的单一通信方式,相互之间联系少,因此传统连接为了满足需要会造成庞大的布线系统,同时为了提高各电控单元之间的通信速度,信息交换,减少故障率,所以内燃叉车上使用总线技术越来越多。同时,CAN总线网络因通信稳定,成本低,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车辆高速通信网络,目前,内燃叉车常用CAN总线通信主要有:发动机控制器ECU与仪表之间,发动机控制器ECU与后处理控制器DCU之间,发动机控制器ECU与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之间等。
内燃叉车大量CAN总线应用,方便了零部件或整机控制,但是在应用中,出现故障,或需要了解某零部件状态时,因没有总线诊断专业工具,或不了解总线技术的人员无法实现,在用户处花大量的时间无法检查出故障,只能通过更换零部件一个一个排除检查故障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帮助现场人员解决问题,减少维修叉车时间,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的内燃叉车自诊断控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叉车自诊断控制系统,包括:
蓄电池B,用于启动叉车电源,叉车没启动前给整机零部件供电,当整机启动后发电机无法供电时给电气元件供电;
启动开关,分为ON档和启动档,启动ON档切断或接通电气元件供电,启动档启动叉车;
发动机控制器ECU,用于控制发动机,在发动机运行时,发动机控制器ECU采集水温传感器参数、燃油传感器参数、启动ON档参数、机油压力传感器信号和凸轮轴转速信号进行运算,并将运算的结果转成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同时发动机控制器ECU还具有信息传递、故障诊断及保护功能;
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用于叉车变速箱控制,采集变速箱油温传感器参数、启动ON档参数、泵轮转速信号和变速箱输出轴转速信号进行运算,然后自动控制变速箱换向及自动换挡,同时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还有信息传递,故障诊断及保护功能;
自诊断智能仪表,采集叉车上油量及CAN总线数据信号,并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显示及报警,用于提醒驾驶员安全驾驶叉车;
方向档位单元,用于叉车的换向和换挡操作,并把方向和档位信号上传到整车总线上;
指尖操作单元,用于叉车的起重系统操作,完成叉车的货物装卸;
蓄电池B分别向发动机控制器ECU、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自诊断智能仪表、方向档位单元、指尖操作单元供电,发动机控制器ECU、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自诊断智能仪表、方向档位单元、指尖操作单元之间通过CAN总线通讯;
所述发动机控制器ECU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一总线模块和第一降压模块,所述电控变速箱控制器TCU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总线模块和第二降压模块,所述自诊断智能仪表包括第三单片机、第三总线模块、第三降压模块、蜂鸣器、故障指示灯和液晶显示屏,所述方向档位单元包括第四单片机、第四总线模块、第四降压模块和方向档位,方向档位包括用于控制叉车前进的前进档F、用于叉车在空档才能启动的空档N、用于控制叉车后退的后退档R、1档、2档和3档;所述指尖操作单元包括第五总线模块、第五降压模块和指尖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54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