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备胎槽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6695.X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1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10 | 分类号: | B62D43/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陈勇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备胎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备胎槽结构,包括沿X向和Y向延伸的第一平面,第一平面上设有向Z向下方凹陷的槽体,槽底为沿X向和Y向延伸的第二平面,第二平面的形状复合形状,X向的前侧为半圆形,后侧为矩形,槽侧壁为沿Z向延伸的第三曲面,第三曲面至少在Y向两侧和X向前侧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连接,至少在第二平面上设有上凸的加强筋,加强筋至少包括中部加强筋;中部加强筋的形状为“H”形,“H”形的两条纵向凸筋沿Y向延伸,一条横向凸筋沿X向延伸。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设计制造简单且兼顾轻量化的方案,提高备胎槽的局部模态,避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备胎槽共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备胎槽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车企在设计时通常会采用减薄零件厚度、降低重量,从而提升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车身备胎槽尺寸一般较大,随着降低料厚的轻量化手段的实施,极易产生局部低阶模态,引起共振,产生噪音,降低NVH性能,同时也降低了可靠、耐久性,降低了车辆使用寿命。
避免共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手法:通过改变材料料厚改变固有振动频率;通过增加加强件有效提高零件刚度;通过合理布置特征筋阻断振动波前进。以上的技术方案,增加料厚会增加整车重量,不符合轻量化发展趋势;增加加强件会增加整车质量,同时会增加冲压模具及焊接夹具的投资成本;对加强筋深度要求过高会增加冲压工艺实现的难度,减低产品的一致性。
典型的现有技术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785714A于2012年11月21日公开了“一种轿车后地板备胎槽的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结构为备胎槽从前往后呈趋于收口状;以备胎安装点为中心设有T型筋,在备胎安装点后端均匀分布着等宽度间隙的线筋;在备胎安装点的周围设有直线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该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以较低的成本避免了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备胎槽共振现象,提升整车NVH性能;2、通过冲压工艺容易实现,值得在工业上推广和应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5835959A于2016年8月10日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地板备胎槽结构”,具备:汽车后地板(1);设置在汽车后地板(1)上的向下凹的备胎槽(2);其中,备胎槽(2)具备:半圆状的前部;沿半圆的两端切线方向向外延伸的中部;从中部的端部向外延伸并收口的后部;其中,以前部的圆的中点(21)为中心设有呈发射状的T型筋(3),备胎槽(2)的中部和后部设有至少两个横向凸筋(4),冲压成型工艺简单,能显著提高备胎槽(2)刚度、模态,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后碰中自身充分变形吸能,达到保护油箱和乘客的目的。中国专利文献CN108082307A于2018年5月29日公开了“一种备胎槽”,包括支撑板、上翻边和下翻边,支撑板的边缘处交替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支撑板的顶部设有T形槽,支撑板的顶部位于T形槽的一侧开设有长形槽,支撑板的底部正对长形槽处设有加强槽,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对称设有凹槽,凹槽的一端开设有漏液孔,T形槽的对应两端分别开设有定位孔,支撑板、上翻边和下翻边呈一体式结构,该备胎槽,通过一块板材冲压形成,降低整车重量,利于车身的轻量化;同时降低了单车的制造成本,支撑板的边缘处交替设有上翻边和下翻边,增强该备胎槽的刚度,T形槽、长形槽、加强槽和凹槽的设置,避免支撑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折断,同时能够避免共振开裂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66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