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人源抗体及其组合物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0865.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87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迟航;葛良鹏;王铁成;杨希;高玉伟;梁浩;李元果;郎巧利;赵永坤;吴梦;冯娜;刘作华;杨松涛;刘雪芹;夏咸柱;黄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6/10 | 分类号: | C07K16/10;C12N15/13;G01N33/569;A61K39/4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文巍 |
地址: | 13012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冠状病毒 全人 抗体 及其 组合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SARS‑CoV‑2抗体,包括单克隆抗体11‑2G和/或单克隆抗体18‑4A;所述抗体11‑2G包括轻链可变区CDR3,序列为SEQ ID NO.1中的自N端90-97位和/或重链可变区CDR3,序列为SEQ ID NO.2中的自N端100-112位;所述抗体18‑4A轻链可变区CDR3,序列SEQ ID NO.3中的自N端90-98位和/或重链链可变区CDR3,序列SEQ ID NO.4中的自N端100-115位。本发明成功筛选到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RBD SARS‑CoV‑2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对SARS‑CoV‑2表面刺突蛋白具有高亲和力,具有诊断和/或治疗和/或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全人源抗体及其双抗体组合物,主要针对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属于医学生物抗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serv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为冠状病毒科β属冠状病毒,是一种有包膜结构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包含4种主要的结构蛋白:分别是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小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和膜糖蛋白(Membrane Protein,M)等3种膜蛋白,以及1种与病毒RNA结合的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N)。其中,S蛋白为同源三聚体,能够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在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方面有关键作用,不仅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也是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主要靶点。S蛋白包含S1和S2两个亚基,其中S1亚基分为N-端区(N-terminaldomain,NTD)和含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C-端区,S2亚基包含融合肽、2个7肽重复序列HR(hepeat repeat region,HR)和跨膜区等膜融合过程所需基本元件。与SARS-CoV相似,SARS-CoV-2进入细胞经过了RBD与宿主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结合、S2蛋白介导膜融合等两个过程。
研发特异有效的抗体药物是病毒性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中和抗体特异性强、亲和力高,能够快速中和冠状病毒,既可以在病原体暴露后给药,并在短时间内发挥疗效,也可以用作有效的预防性药物,是重大传染病防控体系中不可替代的核心药物之一。输注动物和病人来源的多克隆抗血清可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外源动物蛋白在患者体内存在诱发超敏反应的风险。在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输注恢复期病人血浆在小规模临床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病人血浆存在来源有限,输注剂量不易控制等问题,可重复性降低。抗体药物由于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生物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分支,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更是被认为是抗血清最有效的替代物,而全人源抗体已逐渐成为抗体药物研发的首要选择。
当前新冠中和抗体研发主要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抗体文库展示技术、杂交瘤融合技术等3条主要技术路线开展。单细胞测序技术主要是利用分离康复者血清中的B细胞或经抗原免疫后的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B细胞进行单细胞测序,获得特异性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基因,用于后续制备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但该技术在单个B细胞的分离和PCR扩增过程中难度较大。抗体文库展示技术主要是将外源肽段、基因等和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展示于噬菌体表面,进行高通量筛选及富集,获得特异性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基因,用于后续制备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但由于该技术是以原核表达系统为基础,表达的抗体在氨基酸修饰、蛋白糖基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杂交瘤融合技术主要是分离经抗原免疫后的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筛选获得特异性的全人单克隆抗体基因,构建并筛选分泌高活性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全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当前FDA批准的32款全人源抗体中,有23个(>70%)来源于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人抗体转基因动物是人抗体药物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能为抗体序列发现提供源头创新保障,并为突发性生物安全事件提供应急预案,已成为制备全人抗体药物的主流技术。但由于人源化抗体转基因小鼠这一核心资源一直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且几乎不对外授权使用该小鼠,使得国内大范围应用受到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未经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8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