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的纳米银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2046.0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6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游;黄俊生;杨腊英;汪军;郭立佳;梁昌聪;刘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侯华民 |
地址: | 570100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莲雾 果实 拟盘多毛孢果腐病 炭疽病 纳米 复合 芽孢 杆菌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的纳米银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制作方法,该菌剂包括纳米银复合芽孢菌菌悬液,纳米银复合芽孢菌菌悬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枯草芽孢杆菌1~3份、解淀粉芽孢杆菌0.5~1.5份;纳米银复合芽孢菌菌悬液使用硝酸银溶液调节浓度为2‑3mmol/L。本发明菌剂同时有效抑制异色拟盘多毛孢菌和果生刺盘孢菌,该菌剂具有成膜能力,喷施后能在果实表面形成保护膜,该膜能保持菌剂中的复合芽孢杆菌及纳米银长期附着在果实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治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的纳米银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是莲雾生产中常见且引起重大损失的病害,均能引起莲雾落果和果腐病。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由异色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引起,莲雾果实炭疽病由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引起。由于莲雾果期适逢高温多雨季节,导致这两种病害蔓延发生发展迅速,造成农户在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造成食品中毒。目前,使用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是大势所趋,生物防治是生态友好型防治手段,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芽孢杆菌具有产生拮抗物质、和病原菌竞争营养和空间、诱导植物产生抗性等生防机制,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生防菌,具有优良的拮抗植物病原菌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的能力,已经成功的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的细菌和真菌病害。有研究表明,利用具有协同作用的两种或者多种生防菌防治病害比用单一菌的防治效果要高。在防治病害时菌与菌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可能是,具有不同生防机制(竞争、产生拮抗物质、寄生/重寄生)的菌防治病害机制互补。同时,不同种类的生防菌产生的拮抗物质互补,不同种类菌株在共同存在条件下诱导产生新的抗性物质。目前,利用两种或者多种生防菌复合防治植物病害已经成为生物防治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然而,不是菌株间的随意组合就能产生协同作用,多数菌种之间具有相互拮抗,不能达到菌株间的协同增效效果,反而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防功能降低甚至菌株失活。
纳米银具有广谱抗菌能力,能穿透微生物的细胞壁进入体内,对众多病原细菌和真菌有较好的杀灭能力,并且具有较高的价态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在空气中不易被氧化和沉淀,已经用于抗菌产品中,如纳米银抗菌纱布,纳米银创伤贴和纳米银涂料。纳米银的物理和化学合成成本高和产生有毒物质,而生物合成纳米银价格低廉、安全和环境友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逐渐成为纳米银合成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生物代谢物可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生物合成纳米银,但由于纳米银的广谱抗菌性,限制了菌种来源和生产效率。
环丙嘧啶醇是一类新型的用于提高植物叶绿素含量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未见报道其有提高植物抗病能力。本专利发现加入环丙嘧啶醇的复合芽孢杆菌发酵液能极大的提高果实抗性相关酶和增加抗病能力。
现有技术中也有利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莲雾病害的报道,例如CN104672006A一种莲雾专用药肥,包括以下组分:18-22份牛粪、15-18份鸡粪、20-40份稻草、10-20份豆饼、10-20份蔗渣、40-50份尿素、30-40份过磷酸钙、30-40份硫酸钾、2-5份微量元素、3-5份复合氨基酸、15-25份中草药提取液、1-2份枯草芽孢杆菌、0.6-1份球毛壳菌。该专利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和球毛壳菌相互作用进行防治各种病害。但是未记载该专用药肥使用后的防治效果。CN101748078B新颖液化淀粉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应用,液化淀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莲雾果腐菌的作用,但是未见记载使用液化淀粉芽孢杆菌进行抑制果腐病的技术水平。
发明内容
鉴以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治莲雾果实拟盘多毛孢果腐病及炭疽病的纳米银复合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20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