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3006.8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龚雨兵;方俊雄;周红达;潘开林;黄伟;滕天杰;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桂林文必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34 | 代理人: | 白洪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bga 焊点热 疲劳 仿真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建立热风再流焊BGA群焊点形态预测模型,模拟热风再流焊接后中BGA群焊点的形态。其次,在BGA群焊点形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PCBA的热力耦合仿真模型,仿真BGA焊点在热循环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情况。根据应力应变结果,选取BGA群焊点中关键焊点,创建针对关键BGA焊点的包含焊点形态和IMC初始厚度的子模型。经仿真分析,得出关键BGA焊点在热循环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情况。最后基于塑性应变范围和Coffin‑Manson公式计算焊点热疲劳寿命,得到在热循环条件下的热疲劳寿命。本发明分析流程简洁、能够综合考虑BGA群焊点的形态和IMC初始厚度,提高了BGA热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仿真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BGA封装电子产品可靠性与其焊点可靠性密切相关。影响焊点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如材料属性、焊点的几何形状、焊点的IMC厚度、工况环境等。在这些因素中,焊点的几何形状和IMC厚度对焊点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BGA焊点的形态和IMC初始厚度对于BGA焊点的高可靠性分析以及再流焊工艺优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再流焊BGA焊点热疲劳可靠预测方法都存在明显的简化或假定,都不能预测BGA群焊点形态和IMC厚度综合作用下的焊点热疲劳寿命,而实际中焊点热疲劳寿命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旨在提高BGA焊点热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简化分析流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新型BGA焊点热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建立热风再流焊BGA群焊点形态预测模型,模拟热风再流焊接中BGA群焊点的形态;
建立PCBA热力耦合仿真模型,仿真BGA群焊点应力应变情况;
分析所述BGA群焊点应力应变情况,确定关键BGA焊点的位置;
建立关键BGA单焊点子模型;
基于所述关键BGA单焊点子模型建立关键BGA单焊点和IMC厚度的热力耦合仿真模型;
计算BGA单焊点的热疲劳寿命。
其中,在建立PCBA热力耦合仿真模型,仿真BGA群焊点应力应变情况的过程中,所述热风再流焊BGA群焊点形态预测模型包括:PCBA温度场仿真模块、PCBA热变形仿真模块和BGA群焊点液-固相形态预测模块,综合考虑液固相变、PCB热变形、焊点的温度场变化耦合因素影响下的BGA群焊点形态预测的仿真,得出BGA焊点的形态。
其中,在建立PCBA热力耦合仿真模型,仿真BGA群焊点应力应变情况的过程中,在所述热风再流焊BGA群焊点形态预测模型仿真结果的基础上,以规定温度循环为热载荷,并考虑BGA焊点形态对BGA应力应变的影响。
其中,所述关键BGA单焊点子模型的建立需综合分析PCBA的物理结构和BGA焊点中IMC的初始厚度。
其中,在基于所述关键BGA单焊点子模型建立关键BGA单焊点热力耦合仿真模型的过程中,所述关键BGA单焊点热力耦合仿真模型建立在所述关键BGA单焊点子模型的基础上,以规定温度循环为热载荷,进行热力耦合仿真计算,且考虑BGA焊点形态和IMC初始厚度对BGA焊点应力应变的影响。
其中,所述热疲劳寿命基于Engelmaier修正的Coffin-Manson公式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3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